新來的工匠在沒有展示手藝,得到認可前,只能按照最低標準拿工錢。

即便如此,還是讓剛剛來都沒開始幹活兒就拿到手二兩銀子四鬥糧食的大工匠們唏噓不已!

得知這僅僅是根據地初級工匠的待遇,每晉升一級工錢提高五錢甚至於一兩銀子。

如果評上大工匠,能夠拿到手的工錢跟朝廷七品官老爺的俸祿一樣多。

看到了為他們準備的住房,拿到了預發的月錢,得知了根據地的待遇後。

這些原本滿心憤憤不平的大工匠都變得心平氣和,第二天就開始發揮所長,希望被刮目相看。

黃毅回來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火炮、燧發槍的研發、生產進度。

第二件事當然是指點珠寶匠製作幾架望遠鏡,指點燒製琉璃的大工匠燒琉璃。

用對人確實能夠少走彎路,黃毅這個只有理論和資料、圖紙的門外漢,得到實際操作經驗豐富的大工匠互補,金手指開得相當順利。

燒製的玻璃還有雜質,還需要時間研究配方、改進工藝,暫時不能用作鏡片。

擅長加工珠寶玉石的工匠都是一等一心靈手巧之人,用天然無色水晶磨製鏡片毫無壓力。

三個月後,在快要冰雪消融的時候,在黃毅參與下,終於裝配出了三架固定式望遠鏡,有效倍距應該是三十二倍。

相對於雙筒望遠鏡,單筒的更加簡易方便,所以黃毅做了十支單筒望遠鏡,都是八倍距望遠鏡。

想要多做些已經不可能,因為耿家派人送來的天然無色水晶用光了。

以後要做就得是根據地生產的玻璃達到質量要求。

這幾個月,根據地一直在往張家口送煤,送一些工業品。

賣得比較多的是蜂窩煤爐和生產蜂窩煤用的鐵模具。

根據地的工業剛剛開始佈局,可銷售的商品有限,賣貨得到的銀子遠遠不夠採購的開銷,一直都是消耗繳獲的金銀財寶勉強維持。

積累真的沒有搶劫來得快,所以黃毅過不多久就得去幹幾仗,幸好喀喇沁韃子去年從大明京畿之地搶回來了不少金銀財寶。

否則擴軍勢頭迅勐的黃毅真有可能入不敷出!

買回來的東西很多,不僅僅有碗碟罈罈罐罐等等日用品還有硝石、硫磺、蜂蜜、白酒,大頭依舊是糧食和棉花、棉布。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是能否走向成功的金科玉律。

家中有糧心中不慌是漢人的共識。

預計,加上今年春天開墾出的農田,田畝總數能夠超過十三萬畝。

但這些土地都是新開墾不久的絕大多數是瘦田,按照明朝以上、中、下來區分,超過九成是下田。

這需要時間積澱,以後的肥沃程度肯定是一年比一年好。

一部分水土條件最好的田畝種植麥子,爭取能夠達到超過一石的平均畝產。

其餘的種植馬鈴薯、番薯,經過去年的試驗,發現馬鈴薯更加適合這裡充足的日照產量能夠達到接近八百明朝市斤。

還有就是比較耐寒、耐鹽鹼的大麥青稞,居然得到了僅次於小麥的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