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軍功能救命(第1/2頁)
章節報錯
徐光啟大力推廣新農作物遭遇阻力,最後失敗了。
為什麼如此?
飢餓的是升斗小民,餓不著士大夫、地主階級。
大明朝是粗方式管理,根本做不到後世的如臂使指,僅僅是到了縣這個級別。
廣袤的鄉村都是被宗族鄉紳控制。
每逢天災糧食減產之時,就是士大夫、地主階層囤積居奇,大舉兼併土地之日!
升斗小民如果種植了高產的紅薯、馬鈴薯、玉米,餓不著了,不再面臨餓死的窘境,誰還肯賤賣土地?
農民沒有話語權可以忽略不計,鄉紳不但不支援推廣新農作物還從中作梗,徐光啟的努力當然付之東流。
黃毅不一樣,他的目的是儘快獲得糧食,多多益善。
因此他在考慮能不能請李東家派人去京畿之地找到徐光啟負責培育新農作物的家丁。
不管徐家培育了什麼品種,都買一些種子回來,還得把種植新農作物的方法抄錄回來。
只不過當下的京畿之地被建奴肆虐兵荒馬亂,李東家肯不肯派人去還得另說。
得想辦法忽悠得李東家幫忙辦這件事
有一件事黃毅不知道,那是李東家急著找他。
臘月裡就派遣家丁、夥計在張家口外幾條主要道路上的醒目位置寫下了寶塔鎮河妖五個大字。
李東家李維達用手裡的建奴、韃子首級為好幾個文官武將謀求了升遷,不僅僅賺了錢,還賺了人脈。
沒有不透風的牆,建奴首級這種稀缺貨源都能搞到手,李東家成為了傳奇商賈。
居然有人打聽到了李東家的神奇,特意趕來張家口找李維達請求量身定製。
二人都姓耿,是從太原而來,是原山西巡撫家的兩位公子。
耿公子哥兒倆家裡出了大事,急需要軍功營救已經下了昭獄的父親耿如杞。
老耿下獄前很牛逼,官職為太僕寺卿、右僉都御史任山西巡撫。
山西和宣大的地盤重疊,張家口的商賈當然都得給山西巡撫面子。
李家是官宦世家,跟耿家熟絡。
因此耿家兩位公子耿章光、耿章華在陪著孃親回原籍之時特意繞路趕來了張家口。
當天就找上門求幫助。
大明王朝的末期,滿朝文武包括宦官可以用人少畜牲多來比喻。
官宦和商賈沆瀣一氣,絕大多數勳貴、高官都有子侄或者家生子在做生意。
李維達的父輩、祖輩也是科舉出身的封疆大吏,當下依舊有好幾個長輩、平輩擔任朝廷官職。
他當然要接待兩位耿公子。
耿如杞畢竟曾經是一方大員,官居正三品,他家倒驢不倒架。
兩位公子由十七個家丁簇擁而來,這些家丁一個個鮮衣怒馬,人人裝備精鐵鎖子甲。
李維達不明就裡,熱情接待兩位耿公子,聽耿章光兄弟倆說明來意後,他苦笑不已。
耿章光是耿家長子,二十七歲,秀才功名,以後肯定能夠科舉入仕。
李維達就不行了,他考了許多次都沒考上秀才,只得花錢捐了個監生。
有了監生功名,地位就不一樣了,最起碼見了縣太爺用不著下跪。
如果是在三個月前,李維達想請耿章光喝杯酒都不容易,封疆大吏的嫡長子又有功名在身,尊貴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