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破壞力極強的那就是紙,以及現如今暴漲的各個產業的價格,亂世黃金,自然是物以稀為貴嘛,糧食稀缺大家都會有意識的去屯點糧食,蔬菜水果等也是如此。

所以在此時產業內所有的價格提升,那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既有現在亂世的原因,也有人為刻意的行為,人為之事已經在逐步的按計劃解決中了,亂世想必天下很快就會一統。

至於是誰,那朱元璋也只好聽天由命了。

如今暴漲到什麼程度了呢,寒門子弟往常節省一兩個月即可買本書,現在恐怕已經是遙遙無期了,這對於寒門的人來說餬口尚且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更別說是去科舉了,在他們家人看來這科舉簡直就是變相的自己花錢去當兵。

看來世家們在民間給學子們灌輸的這種思想已經是根深蒂固了啊。

尤其是現在家中還算能吃飽的也就是那幾畝薄田的人家了,加上那幾間年久失修的房屋,即便是全賣了恐怕也趕不上這飛漲的物價啊。

所以政策下達雖然是向著這些寒門百姓家的,但是終究得利的仍然是世家子弟們,世家們缺少的就是歸順自己的意志,服從上級的命令,如果想辦法讓這些人臣服於自己,那也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但是如今的情況完全是相反的,人家不罵街已經是很不錯了,更別說是其他的配合等等。

寒門中的科舉往往是一場人生的賭博,而且只能賭一次,一次失敗幾乎是家破人亡,妻離子撒,基本上一次就決定了一輩子的事情,絕大多數是中途放棄,這其實也是最明智的選擇了。

別說是寒門子弟進京城科舉了,就是路上所用的盤纏,住店,還有等待考試前的那段時間,這都是要花錢的,況且是京城不比鄉下那麼的便宜,人多自然物價什麼的都貴。

京城的房子那也是不可能買的起的,所以無數士子,一次科舉失敗,幾乎就等於這輩子都別想再參加科舉了。

回家上吊者有之,服毒者有之……

比如大唐時期,武瞾時期大力舉行全國範圍內的武舉考試和科舉考試,本意那也是如此,賢能者上智障者下,為大唐悠悠盛世奠定了基礎。

期間也發生過才子辱罵武則天的事情,便是被稱為“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駱賓王起草著名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衝而南斗平,暗鳴(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

慷慨激昂,氣吞山河。女皇帝武則天讀至“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驚問是誰寫的,有人說是駱賓王所寫,武則天感嘆道:“有如此才,而使之淪落不偶,宰相之過也!”足見他在政治和文學上的才能,連敵對方面目空一世的武則天,也為之折服。

這可是敬重天下讀書人已到如此的程度,畢竟朝廷覺得只要是人才就不會為這五斗米而折腰,但是就是因為這點在世家看來的碎銀子,恰恰就成為了這士子門口的一座大山,想用功都不知道何處用去……

就這,天下士子豈能不恨?

民怨沸騰。

但悲哀的是,大多數士子,連自己該恨誰都不知道……

上位能夠佔領金陵城,在這金陵城安穩的駐紮修養近兩年,還不是剛進城對全城百姓的許諾,百姓跟朱元璋本就是一致的,大家都是窮苦的農村出身,都是經歷過忍飢挨餓的,想來不是親人也勝似親人。

自然是要站在上位的這邊了。

出了這等事,他怎麼看的過去。

所以一安頓好了弩箭生產的所有事項,上位立刻就找了徐達,要馬上在金陵開辦紙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