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結合看似荒誕,但在那個年代,這種事情卻是屢見不鮮,然而越是如此看起來一蹴而就的婚姻,卻每每能夠走到最後相伴終老。

然而,父親在迎娶母親的時候,大概想的並沒有那麼長遠,或許他當時考慮的只是想讓讓爺爺能夠不留遺憾的離去。

果然,事情如他所願,在母親懷上我六個月的時候,爺爺終於病入膏肓,含笑九泉。

父親完成了爺爺的遺願,盡了作為人子的最後一份孝心。

只是事有偶然,身為高階知識分子的父親,又豈會和大多數凡夫那般,他怎能甘心放棄事業安於家庭,陪一個目不識丁的村婦平凡的度過四季炊煙?

於是他在我出生不久,便撇下母親和我獨自離開了,只在我週歲的時候回來看過我們母子一次,從此便一去不返,杳無音信。甚至連爺爺的忌日他都不曾回來過一次。

父親走後,便只剩下我和母親兩人相依為命,母親身為一個沒有文化,也沒有一技之長的農村婦女,硬生生的撐起了這個家庭,日子清苦自不用說,但自從我懂事起我便知道,母親給予我的是她能夠做到的極限。

長大後,我曾不止一次的在心裡思索,母親那時尚且年輕,緣何她沒有改嫁?而是選擇承擔原本不屬於她的那份辛苦,苦苦支撐,一直捱到生命結束……

但我從來都沒有問過母親,因為我怕觸及到她內心的禁忌,讓她傷心。

但後來隨著年齡不斷增長,慢慢的我大致能夠明白,在我十歲之前,確切的說是在我十歲那年母親打算拉我一起輕生的那天之前,母親都還一直心存父親能夠回來的僥倖希望,在這之前,大概是這個信念一直在支撐著她艱難度日。

也就在那日,鄉人帶來遠方的訊息,讓她的這個信念轟然倒塌,她終於明白,父親不僅不會回來,而且在外面早已另有家室……

所以悲傷的母親才會倍感絕望,才會想到以

(本章未完,請翻頁)

死來尋求解脫。若不是當時對此事尚一無所知的我的一番話,讓母親改變了決定,恐怕如今我和母親早已成了那山澗下無人認領的屍骸。

那天晚上母親拉著我的手從山坡上回到家之後,默不作聲的去廚房做晚飯,吃完晚飯又如往常那般監督著我把作業做完。

雖然她大字不識一個,並不知我做的題是對是錯,但她的這個習慣一直堅持到我升至高中方才結束,她的表情異常平靜,和以往並沒有什麼不同,至少那時的我沒有看出她有絲毫變化。

日子依舊照常往下過,除了母親那番要帶我離開的話讓我無法理解外,似乎什麼都不曾改變。

直到多年以後的某一天,我在高中的晚自習結束後走在回宿舍的路上,無意間回憶起這段往事才幡然醒悟。

清貧的日子的確沒變,但母親的人生卻在那一天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支援她活下去的動力再不是父親的歸來,而是我的未來。

自那以後,母親從未在生活上對我有過什麼苛求,唯獨對我的學業倍加關心。

只是在多年之後,我才知道母親的用心。她雖然從未在我面前對父親有過一句抱怨,但她並非不恨父親,她只是想用自己的行動向父親證明,也向所有人證明,僅憑她自己也能把我撫養長大,亦能把我培養成材。

我知道她是在賭氣,她的沉默,她的堅韌,她的隱忍,無不在和那個負了她的男人賭氣,哪怕押上自己的人生,哪怕搭上性命……

所以在我僅有的一次向母親說我不想再繼續上學的時候,母親生平僅有的一次憤怒地打了我的臉。

我的話讓她絕望,讓她覺得她所有堅持和付出卻不被理解的絕望。

若我半途輟學,最終將會無可避免的流於平庸,那麼,她將徹徹底底的輸給了這場沒有對手的賭局,她又怎能甘心……

所以母親臨終之前依舊告誡我要好好讀書,這,是她對我最後的要求,也是唯一的要求……

她知道,雖然她生命將逝,但這場賭局還沒有結束,只要我能夠好好唸書,她就會是最後的勝利者……

我大致明白,母親的一生是有恨的,除了恨父親的無情,她還恨自己目不識丁沒有文化,所以父親才對她沒有絲毫的眷戀之情,即使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骨肉,他依然毅然的離開了這個家,連頭都沒有回一下。

所以母親才把這種遺憾轉嫁到我的身上,她決不能讓她的遭遇再一次在我身上重演,或許這是她作為母親最後的尊嚴和執念。

對於母親,我雖然不負她的期望,在她過世後依舊堅持完成學業,終於成為了她眼中有文化的人。

但我自恃並沒有什麼能夠值得讓她驕傲的成就,反倒成就瞭如今得過且過不求上進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若是母親泉下有知,大概也會失望的吧。

我默默的講述著,語氣平淡,無悲無喜。

時至今日,雖然依舊對這段回憶深感切膚,但我早已可以熟稔的把這種感受深斂內心,不再會每每憶起便劍拔弩張,我深知世人不會感同身受你的喜,只會喜聞樂見你的悲,表現出來也只會給世人徒增笑談,僅此罷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