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秦昭的底線(第2/3頁)
章節報錯
其人堪稱當世傳奇,那時候在天下間的地位比之如今的文聖公只高不低。
雖然不曾在任何一國出仕,卻沒有人敢對他有絲毫不敬。
這一段的原話是: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講的就是愚民政策,目的便是“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你錯了,在不同的時代,政策自然會有所不同。”
秦昭皺了皺眉,卻沒有訓斥兩人,反而開始耐心講解起了他的看法。
這兩人所管理的宣委會還是很重要的,他也想讓這兩人能更多理解他的想法。
“彼時社會動亂,人族各國之間戰亂不休,李子提出這個主張,目的並非固化階級。恰恰相反,他真正想要做的,是消弭階級的存在。”
信、張兩人頓時一愣,他們還沒聽說過這種說法。
李子存在的時間距離現在畢竟過去了太久太久。
除了原話還在,其內容的解讀已經隨著時間流逝出現了太多版本。
雖說如此,他們也覺得秦昭此時的說法有點牽強,心中不以為然,面上卻不敢表露。
只是垂首稱是。
秦昭看出他們不太服氣,也不在意,而是繼續說道:“當時講究尚賢政策,舉賢納士。李子說,‘不尚賢,使民不爭。’言外之意,尚賢則民爭了。為什麼實行尚賢的政策反而會導致民爭?你們想過沒有?”
聽到這話,兩人神色微怔。
“統治者實施尚賢政策,意味著要選擇一部分人,因為其具備的傑出能力而分配較大的權力和較多的資源。這樣,便形成了賢士構成的社會階層,階級就此出現。
“與此同時,當某些人因能力被定義為賢士時,能力不足之輩,便被定義為愚士了。這就是普通人的階級。
“你們懂了嗎?在那個時候,由於尚賢政策的緣故,反而將整個社會分化為兩個互相對立的社會階層。這兩個階層之間充滿了矛盾與鬥爭,所以貧富、貴賤、尊卑和奴主的關係使隨之分化和建立起來了。
“賢士成為了愚士們渴望成為的物件,而愚士是賢士所鄙夷的物件。但是顯然,賢士不會自動放棄他們的特權而降身為愚士,愚士也不會輕而易舉地轉變為賢士。在這兩個階層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對立和鬥爭。
“這些矛盾,就是促使社會集團解體的根本原因。社會愈發展,財富和權力愈集中,賢愚兩階層之間的社會地位的差距便愈擴大,社會組織的穩定性便愈脆弱。
“這就是——‘尚賢則民爭’!”
此時的信銘與張顏,已經驚訝地說不出話了。
他們從來沒有想過這些道理。
“學而不思則罔,不要死讀書,多動動腦子。”秦昭最後又淡淡點評了一句。
直把兩人說的面紅耳赤。
秦昭沒有管兩人作態,繼續說道:“新時代自然有新時代的規則。現在人族統一,百姓安康,朕追求的,乃是人族繼續進步,鑄就無上榮光。
“想要開疆擴土,想要擴大我大夏疆域,僅僅依靠如今少數的讀書人,能夠覆蓋的了這偌大滄瀾界嗎?
“若是階級穩固,常人沒有晉升渠道,人族之內宛如一潭死水,又如何進步?!”
說到這裡,他抬眸看了兩人一眼,眼中有精光一閃即逝。
“你們可知,當初五國之中,我大夏並非最強,甚至在早些時候不過北部邊陲小國,憑什麼能夠一統人族,掃滅武、周這些強國嗎?”
“變法。”張顏面色沉靜,說出了兩個字。
“沒錯。”秦昭讚許地點了點頭,“正是變法。若是故步自封,因為自身地位高貴,便畏首畏尾裹足不前,這種統治者,有和沒有對於國家有何分別?”
他的聲線驟然拔高,口中話語愈發驚人。
信銘聽得臉色都有些微微泛白。
“倘若百姓之中有人不服統治,朕自然會將其鎮壓。當然,說是朕敗了,那也是朕自己的問題,不得人心,實力不足,怪不得旁人!”
這話一出,簡直石破天驚!
其中的自信與豪情,簡直讓面前這兩個名家子弟雙手渾身微微顫抖。
當然,這種話秦昭也就在宮內會說一說。
別說在民間了,就是出了這皇宮他都不會在這方面多提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