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裡,秦昭的聲音變得有些沉痛。

“從古至今,我們人族一直佔據著這片最肥沃的土地,在這片土地上發展壯大,才最終孕育出瞭如今不朽的文化與盛世王朝。但也因此,周圍異族一直對我們的疆土虎視眈眈。

“無數年來,有多少英雄人物,為了守護人族河山拋灑熱血?

“又有多少人,不為世俗權力,只為護我人族傳承而潛心鑽研,開拓前路?

“所以,朕決定——”

他掃視著殿內群臣,肅然道:“從今日起,廢除民間一切野神淫祀,只允許祭祀人族先祖英烈。違令者,斬!!”

“……”

聽完秦昭這條政令,文武百官的神情也不由得嚴肅起來。

他們對這件事其實並不反對,包括宗室出身的禮部官員,同樣如此。

雖然這些官員會負責一些祭祀活動,但宗廟內供奉的全部都是大夏先王。除了極為重大的節日之外,很少祭祀上天。

多數的祭祀活動,都是民間自發進行的。

至於武將們就更不用多說了,他們心中甚至還非常支援。哪個征戰沙場的將領,不希望能青史留名呢?

見此情景,秦昭心中也暗自點頭,看來這些人意識覺悟還是很高的。

“凡大夏子民,可以供奉自家先祖,也可以為人族先烈做祭祀活動。有功於百姓、國家者,在世之時同樣可以為其供奉長生牌位。

“至於官祠之中的名額,由禮部來商議討論,事後交予朕決定。”

廢除祭祀野神,改為祭祀人族先烈,除了為增強民族凝聚力之外,其實還有個更深層次的原因——

上界!

之前澹臺錦書曾經說起過,上界豢養萬千種族,為的便是信仰、物種、文化等作為資糧。

雖然不清楚其中到底有何作用,但秦昭依然覺得不能放任此事繼續下去。

聽到他的命令,禮部尚書秦宇連忙出列領旨。

秦昭點了點頭,繼續說道:“今日,朕為兩位英雄追封。

“平潁侯晏常,抵禦異族有功,在戰場上與三首族強者同歸於盡,追封忠烈侯。此爵位世襲罔替,封地為南陽郡平潁縣與碭山縣。

“法家大賢韓歸人,捨生取義,于都城擊殺異族強者數百。生前曾著《法家鎮獄經》,為大夏開闢文人道統,為我人族先驅。追封文聖公,此爵位立二十一等,列於徹侯之上。

“此二人,皆入官祠,世代享受香火供奉。”

“……”此言一出,眾臣都是面色驚詫。

晏常追封忠烈侯也就算了。雖然是世襲罔替,但也不算過分,以前大夏也不是沒有過封世襲爵位的先例。

雖然大多數都是世襲降等,但晏家後人都是何等人物,是否承襲爵位影響不大。

可是,“文聖公”這個封號可有點不得了了。

其實人族有個說法,叫做“聖人立德不立言”,比如研究古禮的“吳聖”,他的言論便全是由弟子記錄下來的。

從這點來看,韓歸人還是差了一些。

更不用說“文聖”這個名頭未免有些大得過分。

禮部尚書秦宇偷眼觀察了下皇帝神色,張了張嘴想說些什麼,卻又不好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