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法制(第1/2頁)
章節報錯
原本的秦昭,確實沒有想到太好的辦法。
這不是一朝一夕之間就能扭轉過來的,只能慢慢去培養,建立更好的教育體制,還需要時間來發酵。
但現在,他有了一個更好的思路,那就是藉助【國運神壇】。
說起這個,依然要感謝韓歸人。
事實上,他也是剛剛才反應過來的,之前並沒有想到這一層用法。
[國運神壇——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國運之爭,存亡之地,非一人一地之功業,而看萬民萬世之根基。可顯化並收集萬民之氣,降低自然流失所導致的無謂消耗,以此加快提升整體國力底蘊……兌換所需氣運:5000]
之前秦昭兌換出來此物的建造法,主要是為了夯實王朝根基。
畢竟隨著官僚體制建立和教育普及,以及即將推行的新政,大夏肯定要迎來一個高速發展期。
加上他此時又不缺少氣運儲備,打造【國運神壇】可以說是恰到好處。
不過現在再細看其中說明,那個“顯化萬民之氣”就很有意思了。
過去讀書人文氣不顯,沒什麼高低強弱之分。
但隨著韓歸人立下文人道統,一切就再也不同。
那篇《法家鎮獄經》秦昭是領悟了的,所以他很清楚其中門道,這篇功法可以說完完全全把修煉境界與文氣相結合。
最基本的邏輯是,你學識高,文氣就強,能力也強,實力也強。
而在相同修為之下,你的立論與文章越是出彩,所生成的文氣就越是精純強大。
如此一來,藉助國運神壇,讀書人一旦文章寫就,自有文氣顯化。
至此選拔人才這件事,主觀因素佔比就會被大幅削弱。
當然,可能文氣強的也未必就適合做官,但考官卻再也無法隨意地因為對方出身而棄如敝履。
到時候精英階層想搞壟斷,就得問問他秦昭答不答應了。
想到這裡,他的嘴角不禁微微上挑。
“陛下?”察覺到他的神情變化,子非有些疑惑。
“沒什麼,只是想到了些高興的事情。”秦昭不在意地揮了揮手,“你拿著這些典籍回府慢慢研究吧,我去跟你那幾個同窗聊幾句。”
子非聞言連忙躬身領命道:“微臣告退。”
秦昭沒再管他,對一旁肅立的侍衛說道:“小夏,去樓下給我隨便取幾卷夏律上來。”
當今夏律共有十九卷,其中包含數千條具體內容,囊括了民生、刑法、軍政等各個方面,極其細緻繁複,刻滿了數十卷竹簡。
等她離開後,秦昭走到吳庸等人身旁,看著那一卷卷法家典籍,問道:“看過之後感受如何?”
雖然時間不長,但這些法家學子都是神清目明之輩,看得快理解得也快,一目十行不在話下。
“很深刻。雖然只是看了一小部分,但窺一斑可知全豹,寫出這些著作之人相當不凡,臣等遠遠不如。敢問陛下,這些都是民間法家學者所寫的嗎?”幾人此時都面露敬畏之色。
之前還以為東海郡法家一系已經是當世巔峰,但這些典籍中的理論,卻另有妙處,在立意上絲毫不遜色於他們一派,甚至很多地方隱隱超出。
“這個你們暫時不需要操心。”秦昭輕笑一聲,“不過你們也不必過謙。法家各派自有優劣,相互借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