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宜遲,第二天不用上課,楊志一大早就騎著車去了潭鎮的供銷店問有沒有棕櫚油賣。

運氣不錯。

老天爺終於眷顧了他一回。

聽供銷店的工作人員說,因為棕櫚油不好吃,所以人們只喜歡買花生油。

“咱潭鎮的人,就喜歡吃花生油。不過咱們這裡的花生產量不高,所以油都是外地的。棕櫚油更是沒人買來吃,每個月都賣不完,只有少數幾個人來買。”

那工作人員一邊說一邊拿出一小塑膠罐。

楊志看他開啟了蓋子,就伸手把罐子拿過來聞了聞,嗯,確實沒什麼味道。不像花生油,有一種撲香的濃郁的味道。

“多少錢一斤?”

“1塊5一斤。”

嗯,確實比花生油便宜。花生油要4塊5一斤。

他現在只剩下9塊錢了,全買棕櫚油了?如果全買,可以買6斤油。

不知道炸一斤油豆腐,會耗多少油呢?

沒人知道答案。誰捨得拿油來炸豆腐啊?人吃都不夠吃。

那隻能自己試試了。

楊志說:“先買兩斤吧。要是好用,下次再來買。”

供銷店的工作人員倒無所謂,買多買少,反正又不影響他的工資。

不過,他提醒眼前這個長著陰陽臉的年輕人:“這個棕櫚油賣得少,一個月也就只有兩罐供貨到這裡。一罐10斤。可不是你想買就有得買的。到時候有就有,沒有就沒有。”

楊志覺得無所謂,因為還不一定能做成呢。

現在他只剩下6塊錢了。

要是做不成,就連這3塊錢也虧了。

還是先試試吧。

按照老楊的記憶中的方法,要先將老豆腐切成方塊,油燒到八成熱的時候,就可以放進去炸了。

老楊夫婦還是充當了主力,楊志主要是在旁邊記錄觀察。這種豆腐已經很久沒有人炸過,到底記憶中的方法是否能成,還得一步一步試過才知道。

炸的時間倒不長,幾分鐘就要馬上起鍋。

一起鍋,全家人圍著這盤豆腐。肉眼可見的失敗。根本就不蓬鬆,也不起泡。

第二盤,比第一盤更失敗。根本就不結泡,有一些結了,也會爆裂。

老楊說:“記得我師傅說過,如果豆腐太老,豆腐泡就發不起來;豆腐要是太嫩,就容易炸爆裂,這樣就會特別吸油。成本就會增加。”

第三次,卻是色澤發黑。楊志在小本本上寫道:“油溫過熱,會使豆腐泡發黑。”

第四次,味道發苦。是因為炸的時間過長。

.......

直到不知道第幾回嘗試,那兩斤棕櫚油都用光了,炸出來的失敗品也有七八上十斤了,才終於試出了一盤大小合適、豆泡蓬鬆、色澤金黃、味道正常的油豆腐。

楊志趕緊把正確的步驟、油溫、火候、時長等等都記在小本本上。

他用剩下的6塊錢,其中4塊5買了3斤棕櫚油,另外1塊5買了老楊的老豆腐用來炸油豆腐。

賺自己家裡人的錢算什麼本事呢?當然得把本錢給老楊,親兄弟還要明算賬,何況是自己親爸?再說了,坑自己爸的貨,算什麼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