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

老楊聽了楊志回來描述的德城的景象,有點不可置信。

他年輕時走親戚去過兩趟,那時候的德城和縣城差不多呀。想不到二三十年沒去,德城變化這麼大。後來拖家帶口的,就沒再去過。

原來,楊志的奶奶是出生在德城的,幾歲大的時候,在街上走失,才流落到了潭鎮,最後嫁到了西鄉。

楊志的爺爺去世之前,曾和楊志的奶奶一起回去德城找過好幾回。想不到好幾十年了,家也找不到了,勉強靠著依稀的記憶,找到了表兄一家。

所以老楊年輕時走親戚,去的就是這家疏得不能再疏的表兄家。到了楊志這一代,關係就更疏了。

老楊夫婦都替楊志感到高興。德城這麼寬鬆,只要肯做,就有出路。不像潭鎮,想做都不能做。

不過,沒高興多久,就被四妹楊群的一句話打破了:“哥,那你去那裡,做什麼呀?”

“那還不是老本行,賣豆腐唄。”楊志還真和豆腐乾上了。

“哥,那路那麼遠,還要過河,又是山路又是泥路,你就不怕豆腐碎了都還沒到那?”

“這......”楊志和老楊夫婦面面相覷,他們沒想到這一點。

“老二啊,老四說得有道理啊。”老楊媽說道。

楊志本來想著之前去東鄉,他的車後座改造之後,靠著廢舊輪胎避震,總能行。但是現在聽老四這麼一說,好像確實有點冒險。

大家的心又冷了下來。單程去一趟就得三個鐘頭呢!哪塊豆腐經得起這樣的顛簸?

就非得賣豆腐嗎?不賣豆腐不行嗎?賣啥啊?賣魚?哪進貨啊?賣其他的,也是一樣的問題啊!

雖然賣豆腐看似死腦筋,好像一根筋就是要和豆腐乾上了。但是實際上,不賣豆腐,真的不知道幹什麼。

楊志有的是力氣、有一點時間,沒本錢,沒手藝、沒門路,連進貨都找不到道。要掙錢,談何容易?說不賣豆腐,說得輕巧。

“我倒是想起以前的一道菜。”坐在角落裡一直在整理毛線的奶奶突然說道。

她今天沒什麼事做,就過來幫楊群拆舊毛衣。楊群個子高了,小時候穿的都是大哥的舊毛衣。現在長大了,知道愛美了,所以叫奶奶來幫忙比劃比劃看怎麼織毛衣好看。

奶奶現在已經老了很多,背已經駝了,走路也要杵著柺杖才行。不過,雖然腿腳不靈便,頭腦卻還算清晰。

老楊說道:“媽,我們正說事呢,你怎麼說起菜來?”

“你爸,在去世之前,不是去過半年香城嗎?”奶奶緩緩地說道:“雖然他回來時已經走不了路,但是還能說話,那幾個月裡,天天都是我在旁邊守著。”

“有時候,就是我說說話,他聽。有時候,就是他說話,我幹家務活。”奶奶好像沉浸在回憶裡。

“哎,奶奶,這和二哥賣豆腐有什麼關係啊?”性急的楊群打斷了奶奶。

奶奶好像回過神來一樣,有一點恍惚,她繼續說道:“噢,有一次,他說起在香城吃過的一道菜。”

那道菜就是釀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