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九章 魯文尋人(第1/4頁)
章節報錯
從新橋西橋頭下橋,向北拐進船板巷,在船板巷與胭脂巷交叉口處不遠,有一家兼做釘馬掌活計的鐵鋪,主要為城南進城的趕騾、馬車人服務。
下午三點多,日頭正烈,毒辣辣地照射著大地,彷彿要將一切都烤焦。
在這樣一個炎熱的時刻,一個身著山民打扮的人,靜靜地蹲在鐵鋪的涼棚下,尋求著一絲難得的陰涼。
他臉色蠟黃,嘴唇乾癟,鐵鋪的涼棚,成了他暫時的避風港,讓他在這炎熱的午後,找到了一絲喘息的機會。
此時,南京大街上的運輸工具,除了人力的大板車外,還有驢、騾、馬作為動力補充的運輸車。
小街小巷多數見到的是驢子馱著柴草、擔桶,腳步小、聲音輕;
大馬路上奔跑的多是騾車、馬車,吧嗒吧嗒的蹄聲。
騾、馬運輸業相呼應,為騾、馬“釘馬掌”的行當也就產生了,在南京城門口的街巷或者集市交易市場附近,也開設了專門“釘馬掌”的鋪子。
由於騾、馬長期地奔跑、負重、著力,包在蹄腳外圍的角質層會變形、磨損、缺損,使蹄腳受傷不能受力,就需要修復。
另外由於騾、馬長期奔跑、行走的道路質地、速度、負重等等因素不一,給騾、馬造成的傷害也不一樣。
先長的與後生的角質層,耐受力不一樣,其變形也不同。
給騾、馬釘上蹄掌以後,可以減少蹄子的區域性壓強,保護新的角質層,騾、馬也會比較舒適。
鐵鋪裡,爐火熊熊燃燒,映照著打鐵師傅那張黝黑的臉龐。
他手持鐵錘,每一次敲擊都伴隨著火星四濺。
鐵塊在他的手下逐漸變形。
汗水不斷滴落,但他卻毫不在意。
這裡的生意很好,因為兼做釘馬掌的活計,所以吸引了許多需要為馬匹更換馬掌的客人。
他們紛紛來到這個鐵鋪。
山民打扮的人正是曾經救了梶原千春的張五福,也就是張阿囡的父親。
沒能見到崔掌櫃,張五福在城裡像是個無頭蒼蠅一樣亂撞,很快就迷了路,跟自己的同伴也失去了聯絡。
此刻他身無分文,擔子上挑著進城的貨物也被幾個地痞流氓搶走了。
到目前為止,他已經一天多水米未進了。
這時,一個客人牽著一匹黑色的馬走了過來。
“老孫,掛馬掌!”
釘馬掌也叫作“掛馬掌”,為什麼叫掛呢?
因為馬掌是用鐵材料製作成的u形掌,一個u形鐵掌上有4~6個釘孔眼兒,用有稜楞的鐵釘子透過孔眼釘進蹄子的角質層裡。
這可是個技術活兒,如果掛得好,馬掌就經久耐用,如果弄不好,沒用多久馬掌就掉了,甚至會導致騾、馬變瘸。
釘馬掌店鋪的場地裡,有一個粗壯的單邊木頭質地的“門”形架,兩根木樁深深地埋在土中。
張五福見這人把馬的籠頭緊緊地拴牢在門形架的一根木樁上,在馬的脖子上輕輕地拍了一下。
比較不聽話的騾、馬,除了拴緊籠頭以外,還要用帆布肚兜從肚子底下兜起掛在門形架橫樑上,防止蹄子踢人。
釘馬掌的大師傅才戴著圍裙出場。
只見他一隻手拿著禪杖式的小平鏟刀、一隻手提著一隻四條腿的小木凳,來到騾、馬的前、後蹄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