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人人有責的事(第2/2頁)
章節報錯
王教授的眼睛瞪圓了,如此珍貴的文物,竟然被人當做廢品賣了!
夏小芹趁機給王教授講了一遍普通民眾對文物的認識,並說:“在鄉下,很多人不知道他們家醃菜的瓷罐是宋代的,屋頂上堵漏洞的陶片是戰國時期的,每天用來喝口小酒的酒杯是價值連城的雞缸杯。”
“現在的文物販賣大都是盜墓得來的,如今嚴查盜墓,倒賣文物的販子就會把目光轉移到鄉下人手中。”
“鄉下人文化程度有限,不明白什麼叫文物,如果有人告訴他,家裡的這個沒太大用處的小物件能換錢,就算只給10塊錢,他都可能會賣。”
“我們對國家寶藏的保護不該只放到各個古墓葬中,華國五千年的文明滲透了每一寸土地,對文物的保護,應該從把緊國門開始,杜絕國家寶藏流落到他國!”
“說得好!”
吳華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了,她鼓著掌進屋,拍著夏小芹的肩膀說:“我特別贊同你的說法,你說的這些,在正式採訪的時候一定要再說一遍!”
王教授也說:“你的思維很對,對文物的保護確實要從長計議。”
吳華道:“保護國家寶藏、人人有責,什麼時候人人都有這樣的覺悟,我們就不再擔心國寶流落到他國了。”
“這很難。”夏小芹毫不留情的說道,“盜墓和販賣文物屢禁不止,除了和懲罰力度有關,還和利益有關。”
“所以,我們還需要努力!我一定要把這次採訪做成宣傳保護文物的範本,現在,我們開始採訪吧!”
周市文物研究所的所長是一個採訪物件,他會對淮縣的古墓葬情況做一個概述,再講一遍政府對古墓葬的保護,以及打擊盜墓的決心。
夏小芹的採訪安排在最後一個,採訪稿中的她受媽媽沈舒的教導下,成績優秀、熱愛文物還有一顆炙熱的愛國心,是全國人民都要學習的物件。
夏小芹在最後一段採訪中拿出了那枚白玉佩:“這是我姥姥傳給我媽媽的玉佩,它是傳家寶,也是文物,更是精神寄託、是家族對後輩的期望!如果你家裡也有三代以上用過的東西,請一定收好它,不要讓千金不換的傳家寶斷送在你的手裡!”
夏小芹這段話不止暗示沈家人透過玉佩認親,一樣在暗示家裡有老物件的人,讓他們不要輕易把家裡的“寶物”賣出去。
同樣,夏小芹也知道白玉佩的出現,會讓廖家人知道沈舒的存在,還可能會因此招惹到麻煩。
但夏小芹別無他法。
沈舒把沈家的破敗全記在了她頭上,知道沈家人流落出京城,丟了音訊之後,沈舒就沒有再睡過好覺。
沈舒天天說夏小芹瘦了,而她自己呢。
夏小芹每次和她分開幾天,回來就發現她又瘦了幾斤,人很疲憊,眼圈也烏黑的。
夏小芹必須儘快找到沈家人,幫沈舒解開心結!
一場採訪結束,夏小芹就想趕緊回安縣,和沈舒分享這個好訊息。
她正和王教授道別呢,招待所忽然來了一撥人,帶頭的是夏修學。
“小芹,他們是省臺的記者,要採訪你。”
夏小芹愣了,省臺的記者怎麼追到淮縣了?
帶著黑框眼鏡的男記者一看到夏小芹,就丟擲了一個問題:“有人說你以前是精神病,這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