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六)(第2/2頁)
章節報錯
而沒有了戰爭的消耗,軍隊的維持費用其實與過去比起來,也不算很多。
“沒錯。”韓岡點頭,“因為終於天下太平了。西賊覆滅,王師進抵蔥嶺。北虜也轉頭向東,卻攻高麗、日本了。現在連西軍也要削減兵數。”
“玉昆可是在擔心?”
“當然擔心。”韓岡立刻道,“澶淵之盟後,三十年太平時光,使得舉國上下找不到一位可用之將,一支堪戰之師,任由西賊肆虐。這樣的局面,不能再重複。”
“但西軍也不是就此馬放南山。”王安石道。
“的確,並不是解散了事。而且百姓也能得到好處。”
經過了遼人入寇之後,河東軍損失慘重,需要大量生力軍來補充。所以西軍中至少有八十個指揮要轉調河東。剩下的也是汰弱留強,讓老弱屯墾,廢去的只是山中的無數寨堡。橫山深處,消耗了大宋的太多資源,沒了這一筆開支,關西諸州的百姓,能夠輕鬆很多。
“玉昆,你盡說軍事,可是要做樞密使?”
韓岡可不想做。
東府的權力比起西府要大得多,韓岡就算做了樞密使,手中的人事權和財權,也比不上參知政事。
東西兩府並稱,不過是自古以來文武並稱。更重要的是自開國以來,外敵對國家的威脅太大。自仁宗之後,軍事開支常年保持國家財政支出的近八成,而軍事及外交在政治上的地位,這讓同時握有軍政及對遼外交之權的樞密院,在朝堂上便有著與政事堂相當的份量。
如果軍費大幅下滑,軍事在國家政治上的地位下降,那麼樞密院也很難保證現在的地位。
“軍事亦是國事,不是樞密使,也可以議論。不過西軍的調整,小婿也參議過,暫時沒有更多的意見。但如此大規模的削減軍費,節省下來的開支,並不是存起來就行了。小婿的本意,並非增加朝廷的收入,而是讓朝廷開支調整得更為合理,用到該用的地方。”
“哪裡?”
“很多。比如小婿正準備提議加大民生投入,各州各縣都要設立醫院、藥局,並設局讓鰥寡孤獨得以安養。”
“玉昆,這可不容易。。”
“先做起來了。不做永遠成功不了。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必須有人先開始去做的。”
“若能如此,的確可以追及三代了。”王安石沒有太激動,正與韓岡的話相似,在他看來,事情必須是做出來,而不是說出來,“不過……就這些?”
“同時小婿還打算給官吏加俸,相應的,也會加強對犯法官吏的懲處,邊疆缺人,犯官總是拖家帶口,正好用來充實邊疆。”
王安石搖了搖頭,後面說的懲處是附帶,一開始的一句才是正題。這是收買官吏,樹聲威,以利誘和威脅相參輔。
對韓岡的幾條政見沒有什麼新鮮感,王安石道:“還以為玉昆你會在軍器監中大刀闊斧一番。”
韓岡搖搖頭,他可沒有打算對軍器監大刀闊斧。
軍器監的權力範圍很大,在韓岡做了參知政事後,火器局也會重歸軍器監。理應將生產和研發兩個系統分割開來。但由於人事制度的關係,很難做到。這麼多年都將就下來了,韓岡也不打算強行更動,以免誤事。
“小婿正想說,近日小婿打算將王居卿調到判軍器監。”
韓岡並不隱瞞,王安石也不驚訝,誰都知道登上參知政事之位的韓岡絕不會讓軍器監落在他人手中。
“現任的兩位判監,一位是慈聖的從子,另一位是黃夷仲。”王安石說道,“玉昆打算替換哪一個?”
慈聖就是慈聖光獻曹後。判軍器監便是她的親侄兒曹誦。另外已經去世的那一位太皇太后,還有幾個侄兒,其中曹評知審官西院,曹志勾當皇城司,曹誘提舉醴泉觀。至於親弟弟曹國舅,等他死了,至少一個郡王要追封。
曹家、高家都是因為是外戚,故而連子侄都得到重用。即便出了趙顥、蔡確的叛亂,但皇宋以孝治天下,只要高滔滔還能做她的太皇太后,只要她還是先帝的親生母親,高家的待遇就不會降低。現在向家也一下子飛黃騰達起來。現在王厚之外的另一位提舉皇城司,就是姓向。
在軍器監中,另一位與曹誦配合的是黃廉。黃廉很早就投靠新黨,王安石欲改役法,他便是馬前卒。上一回炮打太尉府,炮彈上的判軍器監黃正是他。
“黃夷仲。”韓岡毫不猶豫。
“玉昆。曹誦比得上黃廉?”
“比不比得上,那要怎看了。諸事無擾,黃廉不如曹誦。”
王安石臉色一變。韓岡的話太直接了,另一位判軍器監,他只需要一個幹拿錢不做事的。
“玉昆,你這是道統之爭,還是黨爭?”
“岳父,小婿一向認為道統之爭,不是在嘴皮子上,是在做事上。誰做到了聖人之言,誰就是道統所在。氣學講究以實為證,只在這一點上,小婿不會擔心輸給誰!”
“你這是做事?”
“日後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