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六)(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三更】
結束了與韓絳、張璪的會面,韓岡返回他的公廳。
在看見多得讓人絕望的公文前,被觸動心事的他,還在想著日後攻遼的主帥安排。
郭逵已經做到了武臣的最高位置,不可能出典大軍,出鎮於外的機會。
文臣中,章惇和自己都有資格,但幾乎都已是位極人臣,實際領軍的可能也很小了。
如果是防守那還好說。若是舉大軍,北上收復失地的主帥位置,不論是誰,都有各種各樣的顧忌。倒是架著天子、太后,來個親征是一條可行的道路。
這樣的遐想只佔用了韓岡幾步路的時間,當他站在公廳門口,所有多餘的心思全都飛掉了。
韓岡用了整整一個時辰來處理公務,讓堆在桌案上的小山消去了幾堆。韓岡之前讓人拿出來的傅堯俞的履歷,終於重見天日。
剛才與韓絳、張璪議論過堂除的人事安排,邊州是不方便了,近期在京西只有一個缺額——唐州知州。
韓岡覺得,他已經為傅堯俞找到了適合他的位置。
先將傅堯俞往京城附近調,做上兩三個月的知州,等朝中有了適合的空缺,便可以調他回京。這是十分常見的升遷和回京的辦法。
想必這樣的安排,也能讓西京中的幾位滿意,也不會讓王安石覺得有太多的問題。
讓人將傅堯俞的履歷送回架閣庫,韓岡喝著熱茶,稍事休息。
閒暇下來,韓岡就想起王安石今天並沒有上朝問政。
王安石作為平章軍國重事,是六日一朝,不來是正常的。但韓岡還以為他會過來盯著。
中書門下都是新黨,可想也知道他們奈何不了自己,不過王安石看起來倒是大方。還是說,經過了這麼多事後,自己對自家的岳父已經有了偏見?
平章軍國重事不常置,其權力範圍很模糊,並不像宰相、樞密使一樣,有著明確的制度規定。依照字面意義上的理解,是處置軍國重事。至於何為軍國重事,那就要太后來決定。
只是王安石作為新黨領袖,在新黨成員遍及朝堂的每一個角落的時候,只要是他想幹涉的事務,都可以輕易的做到——同樣的位置,權柄是大是小,其實還是要看人才是。
不過到了快黃昏的時候,韓岡終於知道王安石為什麼今天沒趕著過來了。
一名韓岡很熟悉的王家家丁被人領了進來,“平章命小人傳口信與參政,這幾日若有空,請參政過府一敘……還有老夫人也說,好些天沒見幾位哥兒姐兒,請一起過來。”
這是攤牌嗎
韓岡並不意外。
以王安石的性格,不會尸位素餐。他既然是新黨之首,當然就保護新黨的利益。六十出頭的年紀,正是政治家大展宏圖之時,王安石因為心力交瘁,倦怠於政務,但新黨一旦遇上敵人,他還是會披掛上陣。
這一番去岳父家,韓岡認為王安石至少會逼著自己確定想要什麼,就像今天韓絳、張璪所做的那樣——雖然說朝堂權力不可能分割清楚,但劃定大致的勢力範圍,卻是必不可少的。
不過岳母吳氏的話,倒是沖淡了這一回鴻門宴的氣氛。
韓岡沒有耽擱時間,當即派人回去通知王旖,讓她帶著兒女先去平章府。而他等到放衙,也直接去見王安石。
坐在王安石的書房中,韓岡與書房的主人聊著天。
“玉昆,今天第一次以參知政事上朝,可有何想法?”
“之前很長時間,小婿上朝後都是站在西班中看著對面的同僚。今日卻終於可以站在東面看人了。”
王安石搖頭苦笑,他這個女婿有時候實在讓人無奈。
他將話挑明瞭問:“玉昆做了參政,在治政上可有什麼想做的?”
韓岡想了想,“政事之先,理財為急。”
王安石當年對趙頊說的話,現在韓岡還給王安石。
“這是太后今日詢問時,小婿的回答。”韓岡笑著道。
“哦……不知玉昆打算如何理財?”
“敢問岳父,今年的軍費幾何?”
王安石道:“最多隻有之前的八成。”
鐵甲的製造量,已經超過了禁軍的數量。斬馬刀、腰刀、骨朵、槍尖、箭簇之類的鋼鐵軍器製品,更是數以百萬計。
現如今在軍器上,除非進行全軍換裝,否則短時間內,不再需要大規模的製造,僅僅是就足夠了。將刀槍劍戟,弓弩、甲冑、霹靂砲、床子弩、戰船、戰車等所有軍器計算在內,每年裝備更換的費用都不會超過三百萬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