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四)(第2/3頁)
章節報錯
後過來的同學,聽到了更為詳細的情報,“聽說蔡相公根本就不知道蔡京要彈劾韓宣徽,好像連彈劾章樞密都不知道,在殿上臉一直都是青的。”
“蔡相公宰相做得好好的,要趕也只會趕韓相公,找韓宣徽作甚?”
“說的也是。”幾個人點頭,這根本就沒有必要。
當聽說蔡京彈劾的目標是韓岡,宗澤就知道絕不可能是蔡確在他背後指使。蔡確沒事找韓岡做什麼,平白樹立一個死敵,韓岡現在根本就不會跟他爭。
“或許是曾、張兩參政,蔡京在殿上還提到他們呢。”
“還有呂宣徽。”
呂惠卿接任宣徽使的訊息還沒有傳回來,但沒人覺得他會不接受。不管他有多不甘願,除非他辭官,否則就逃不掉去河北的命運。
只是也沒人覺得他會不恨那些不讓他回京進入東府的宰輔們。
“或許是攪混水也說不定。汝霖,你覺得會是誰?”
宗澤搖搖頭:“不知道。”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宗澤還真是猜不到究竟誰在蔡京的背後。也許為了這個人究竟是誰,朝堂上還會再亂上一陣。
只是韓岡賭咒發誓,還是讓宗澤隱隱覺得有些可以商榷的地方。
韓岡在《自然》中,曾經說明過該如何寫期刊需要的論文。因為需要讓其他人進行驗證,格式與體例與平常所寫的文章完全不一樣。要將前提條件寫明白,這樣才能進行驗證。
每一期的《自然》,宗澤都買了下來,裡面的知識和說明的道理,他也都有研讀。
宗澤知道,越多的前提條件就代表了越小的範疇。在外、為官和終生,三個前提條件之後,已經將韓岡不入兩府的可能,縮小了大半。
雖然現在風尖浪口上肯定不能用,但必要的時候,這些預留的藉口就能派上用場了。只要條件不滿足,韓岡就是坐上宰相的位置,誰又能說得了什麼?
蔡京怕是有得苦頭吃了。宗澤想著。多半不會有正常的御史貶官的待遇。
到了午後,從宮中傳出了對大鬧朝會的幾人處理結果。
韓岡排在第一個,作為宣徽使,卻跟御史爭論於朝會上,甚至於在殿上對賭,瀆亂朝綱,罰銅八斤。
趙挺之、強淵明都是貶官出外,都是去江西監稅,雖然重,但還是在正常的規則範圍內。
御史中丞李清臣治御史臺無方,罰銅五十斤。這樣的處罰在左遷之外,已經算是很重了。
至於蔡京,則是回返厚生司,為厚生司判官。
被蔡京頂替的厚生司判官吳衍,則是暫時免官卸職,下面會去哪裡多有猜測,但傳說最多的,就是蔡京騰出的那個位置,到了黃昏的時候,幾乎人人都在這麼傳。
蔡京得以晉身御史臺的緣由,是他的經歷豐富,才能卓異,從中書門下、到厚生司,再到出使遼國,在這其中,厚生司、出使遼國都跟種痘法脫不開關係。
得了韓岡的好處,卻回頭一刀,這樣的人回到舊時職位上會有什麼樣的下場,不問可知。若吳衍當真任職殿中侍御史,怕是蔡京就要當場吐血出來。
縱然之前多有斥罵蔡京的學生,但聽到這個處罰,也不禁要暗暗咋舌,朝廷還真是夠狠!
……………………
蔡京已經在桌邊坐了一個時辰,動都沒有再動彈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