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36)(第2/2頁)
章節報錯
討論經義這是在進士科改以經義取士後興起的風潮,多是州學、縣學中的學生相互切磋。
“但如兒子這般,不擅詩文,不擅風月,”
韓宗儒的嘴角抽了一下。風月他想擅長也擅長不了,以他這模樣,哪位名.妓會看得起,過去隨兄弟去青樓,他從來都是被忽視的那一個,
“又無望進學的,過去就只能留在家裡,或是混跡下流。”
可不是就在家裡待著。韓縝心道。自家的這位侄兒平日少出外,多以讀書自娛,一是懶,第二是沒朋友。
像韓宗儒這般,缺乏文才,毫無魅力,又不擅經義計程車人,他們的日常生活的確很乏味。
“但現在多了一項……”韓宗儒的聲音大了起來,“格物!”
他在父、叔面前大聲道,“《自然》一期數萬份,加上傳閱,對格物之道有意計程車人,天下間不啻二十萬。”
“有多少能做進士?”韓維冷聲問道。
“進士三年不過四百人,而諸科,三年則有八百之眾。大議會的成員,須是進士和諸科,進士必做官,大議會中,縱有進士也不過是老弱病殘,終究是諸科的天下。”
在《自然》上下功夫,基本上都是有錢有閒計程車人,正是最有可能成為議員的一類人。而同樣有錢有閒,心思卻放在風月詩文上計程車人,想要考一個諸科出身出來,遠比不上前者容易。
“縱使一切都按十一你的說法,諸科出身盤踞大議會,但他們會聽韓岡、蘇頌的話?”
韓縝對此深表懷疑。
哪家沒有親戚朋友?即使以諸科出身能晉身大議會,完全是靠了韓岡,但要說他們在親族與韓岡之間有矛盾時會選擇哪一邊,沒人會覺得韓岡能贏。
韓宗儒不與韓縝辯論,“大人,兒子這回回去,打算參加明算科。”在數學上,韓宗儒還是有些把握,常年《自然》薰陶,站在研究的第一線,他若沒有把握,天下人有把握的就當真是鳳毛麟角了,“明年拿一個諸科出身出來。”
韓維的臉色變了,厲聲質問,“你當你能做議員?!”
韓縝也搖頭,“十一,這不是哪個人能說算的。”
韓家世族,累世簪纓。旁支不論,僅只是先忠憲公這一房,第二代兄弟八人,第三代就有三十餘人,第四代到目前為止,更是近百。
就是八兄弟都做了宰相,也不可能讓子弟人人都有官有職,那些沒得蔭補的,或是有官身沒差遣的子弟,也有數十人。他們之中,大多數不是有參選議員的資格,就是努力一下也能達到議員的標準。
這麼多子弟,別說一州才兩位的大議會議員席位,就是縣議員、州議員都不是那麼好分配的。且以韓家的煊赫,縱使是真定府第一豪門,雄踞靈壽縣,也不可能把家族所在的真定府的大議會名額都佔了去,還是得給鄉鄰留下一點出頭的機會,所以更加顯得僧多粥少。
要從中挑出幾人來就任議員,韓縝、韓維都得頭疼上好一段時間,才能做出決定——肯定不能來一個內舉不避親——他們的幾個兒子都得到了蔭補,每月按時拿俸祿,再搶族親出頭的機會,實在是說不過去。
但韓宗儒卻十分堅持,“若沒有把握,兒子不會說。”
韓縝韓維的臉色,變得比夏天的天氣還要快。韓維瞪著韓宗儒,回頭又狠狠瞪了韓璃一眼。
只看韓宗儒的態度,就難免讓人懷疑起他是不是跟韓岡達成了什麼出賣家族的協議。
就是從頭聽到尾的韓璃,也恍惚間開始懷疑自己的記憶來。
韓家雖大,子弟雖多,如果蘇頌和韓岡支援其中一人,韓縝、韓維除非要與當朝宰相決裂,否則是不可能不去考慮他們兩人的意見。
韓宗儒只要討好了韓岡、蘇頌,讓兩人直接點選他為議員候選,韓家只要不想與宰相交惡,就只能聽著。
但這個認知,就讓韓宗儒的兩位長輩,大感憋屈。
韓宗儒沒打算解釋什麼,他繼續道:“等到兒子有了出身,這大議會的議員就可以就任了……這是靠了《自然》,讓兒子留名在宰相那邊。從兒子這裡可以退之,什麼人可用,什麼人不可用,其實幾位相公已經心裡有數了。”
就如韓宗儒,能在宰相心中留名,其他在《自然》上發表過論文計程車人,也當然都簡在相心。
“能在自然上下功夫,自是有著共同的愛好,意氣相投,便是君子之朋的基礎,再有了利益交關,連小人也照顧到了。這朋黨,自然而然就有了,根基也厚了。兩位相公照拂,下面再努力一點,這大議會的權柄,如何會旁落他家?”
韓縝陷入深思,韓維則容色冰冷,兩人已無心再問,揮了揮手,讓韓宗儒和韓璃退下。
走下臺階,韓璃立刻悄聲問道,“阿爹,幾位相公當真是這樣想的?”
“想到最好,若沒有想到,”韓宗儒咳了一聲,“為父也會提醒幾位相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