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收網(第2/3頁)
章節報錯
所有清兵奮戰的時候,代善特意注意了一下吳三桂的位置,發現他在西北方這才放下心來。
吳三桂想要逃往瀋陽,就必須穿越陣地從自己這邊走,是不可能的。
吳三桂臭名昭著,就連清兵都對他有所防範,但是他們還是沒有想到,吳三桂已經打定主意逃到廣寧。若是還不行,就往羅剎國逃,先前他早就和羅剎人暗地結盟。漠北烏梁之戰,就是在他的唆使下打起來的。
大營中派出的炮兵,將原本要轟炸的炸藥埋在山上,點燃引線之後捂著耳朵往後跑。
去往廣寧的這條小路,在山谷處被炸碎的巨石徹底堵死,奉命而來的預備軍守在此地。
袁宗第百無聊賴地玩弄著手裡的短刀,他也不認為會有敵人從這裡逃,廣寧一座孤城是遼東最後的城邑,若是逃往廣寧就跟送死沒有區別。
所有人都認為,就算吳三桂要逃,也是往瀋陽去。
但是弄清楚了吳三桂的主力所在,侯玄演更加確信他要逃,因為吳三桂怎麼可能守在最危險的地方,他明明就是要以代善的三萬滿八旗和瀋陽為餌,讓自己掉以輕心。
侯玄演冷笑一聲,三桂啊三桂,你機關算盡,可惜不知道我有十萬預備軍。
就算是陣前殺成屍山血海,我的手裡還有十萬人,養精蓄銳隨時備戰。
最先頂不住的是松山堡的姜襄,他手裡的兵馬都是山西清兵,本來就無心為滿人賣命。再加上此地遠離大同九邊,他們又不是遼人,戰意更低。姜襄雖然全力督戰,但是面對兵力、氣勢、精力、戰意、盔甲、武器都更勝一籌北伐軍,他還是毫無辦法。
李好賢縱馬賓士,在人群中一刀斬下了姜襄的人頭,恍若天神。
硝煙瀰漫在松山腳下,太陽照射不透的煙霧中,是刺鼻的血腥氣。橫七豎八的屍體,燒焦的爛肉,殘破的甲冑和旌旗,漢人之間的廝殺在這場大戰中幾乎可以宣告落下帷幕。
從此之後至少幾百年再不會有這種大規模的漢人之間的廝殺了,侯玄演揹著手站在高崗上,他不需要指揮,這個局面他們在大帳中已經推演了幾百次。
各部之間有條不紊地按照計劃,絞殺著窮途末路的清兵。
戰爭打到現在,已經是大勢所趨,沒有什麼能阻止天下大勢這個車輪滾滾向前。
代善、滿達海、羅洛渾、阿巴泰不可謂不勇,吳三桂、孔有德麾下漢八旗能征善戰,但是他們無力抵擋天下大勢。
侯玄演的勝利,在海面上來往的商船的風帆中,已經確定下來。即使他輸幾十次,都有翻身的資本,但是清兵沒有。
吳三桂率兵逃往廣寧,在半路被堵在山谷,袁宗第從草地上興奮地爬了起來,吐掉嘴裡的狗尾巴草,開始往山谷扔石頭。
有眼尖的看到這股清兵的服飾和旌旗,大喊道:“將軍,這好像是吳三桂的人馬。”
袁宗第更加興奮,拍著手道:“這老小子也有今天,給我砸,砸完了之後我們下去生擒吳三桂。”
袁宗第的這支人馬,脫胎於忠貞營,前身是李自成的隊伍。
李自成的闖軍和吳三桂那是苦大仇深,雙方之間的仇恨比海還深,是不死不休的宿敵。
巨石炮彈和火銃射擊一番,縱橫天下的最後一支關寧軍,幾乎死傷殆盡。
參與的將士把吳三桂圍在中間,挺刀護主,吳三桂這個人什麼都不行,但是有一點特別出眾。他對自己的親信屬下極好,不光是賞賜豐厚,對他們的很包庇護短。
吳帥旋關日,文武盡辭行。士女爭駭竄,農商互震驚。
這個生平最大的事蹟,就是獻關放清兵入主中原的漢奸,走到這一步身邊仍然有不少死士追隨。
若不是投降滿清,這本是個漢人最後的驕傲,可惜他和洪承疇一樣,走上了降清這條恥辱的道路。
縱觀吳三桂的一生,前半生可謂是少年得志,名揚天下。
少年吳三桂曾經單騎救父,率兵擊退兩萬清兵,一時間“孝聞九邊,勇冠三軍。”
袁宗第獰笑著率兵前來,他赤著半截臂膀,渾身都是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