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全賴陛下洪福,微臣不敢受賜。”

“哼...”侯玄演鼻孔出氣,撇著嘴說道:“有功不賞,你這是要害朕的名聲,就給你一個爵位又有何妨。”

爵位這東西和官位還不一樣,這是可以傳承的,一向是透過軍功獲得。

饒是張煌言也十分眼熱,一聽陛下竟然肯賜爵,臉色當即活泛起來。

獲得爵位之後,幾代人都跟著與有榮焉,絕對是光宗耀祖、福廕子孫的好事。

傳統的中國文人,骨子裡最看重的就是這兩件事,給祖宗掙面子,給子孫謀福祉。

侯玄演沉吟片刻,不是他故做姿態,是真的沒有想到。

想了一會,侯玄演終於在張煌言期盼的眼光中,說道:“就給你一個吳山侯,世襲罔替。”

這一下大大出乎張煌言的預料,沒想到上來就封侯,其實他的功勞雖大,侯玄演還是看在他的忠貞上。

這一世的張煌言,實際上的功勞都被蓋過了,但是並不是說他沒有能力,只是機遇不到而已。

初出茅廬第一戰,遭遇了困獸猶鬥的洪承疇,這絕對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但是這沒有擊垮張煌言的脊樑,反倒讓他愈挫愈勇,光這一點就值得大書特書。

夏完淳走了之後,鎮守西北的統兵大將,便成了閻應元。

一路走來,北伐中的李好賢、西北的夏完淳、橫掃陝甘的楊展、盡收南洋的彭柱澤和姚啟聖,將星雲集的戰爭中,閻應元總是因為這樣那樣的巧合錯過這一樁樁的功勞。

但是最後人們細細品味才發現,只有一個人手裡一直統帥大軍,而且從未被質疑。閻應元手底直接統帥的兵馬,是皇帝之下在無人有過的,這一點就可以看出皇帝對她的信任。

這個人就是北伐前的第一大將閻應元,儘管他也曾為之苦惱,但是想開之後也是一樣的。

陛下對自己的信任,是發自骨子裡的,當初從蘇州接回所有的江陰遺民,閻應元就決定下輩子這條命,就賣給小侯督帥了。

果然沒有讓他失望,侯玄演後來橫掃滿清韃虜,恢復中華,再造漢統。

閻應元也受封國公,人生至此,還有什麼好抱怨的。

至於功勞...當初也不過是為了給厚土營的弟兄爭一口氣而已,閻應元是何許人也,其實貪功之人。

西北的春風,沒有絲毫的和煦溫柔,張狂到撲面如同巴掌。

閻應元面容堅毅,站在風中,遙望著歸去的大雁。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這幾個字,就像是專門為閻應元量身定做的一樣。

這一年,將星閃耀的華朝,逐漸褪去他們的色彩,大華不需要這麼耀眼的將軍了。

姚啟聖才是華朝接下來的將軍的模板,他們沒有力挽狂瀾的功績,因為帝國的軍隊戰無不勝。

兵強則會掩蓋將軍的光芒,但是對於百姓和國家來說,這卻是天大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