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71章 廢除舉薦制,推行科舉制(第2/2頁)
章節報錯
“行吧,你是男人,你是當家的,都聽你的就行了。”
燕扶搖有些陰陽的說道。
“唉,什麼話,臣都聽陛下的,陛下英明神武,乃千古明君也。”
丈夫的小小吹捧和誇讚,滿足了一下妻子的虛榮心,燕扶搖嘴角含笑,轉而對南王說道,
“王叔,我們計劃的四步大棋,眼看著就快要走完了,您打下餚關後,也可以就地在我國南部徵兵,厲兵秣馬,我們計劃兩個月後,等秋收了就舉兵南下,一來我們的糧草也有了,二來坤國富饒,產糧很多,我們可以搶他們的糧食。”
“好,臣明白了。”
南王點頭說道,
“臣明日會帶兩萬鎮南軍走,協助攻城,一日之內必拿下餚關,剩下三萬人留在這裡,等到拿下敵軍之後,再讓他們南下去餚關找臣。”
“好,打仗的事情,你和長恭商量著來就行,朕負責管理好內政,選拔官員,管理國家財政、稅收糧草、生產等事物。
朕會做你們最堅強的後盾,為你們提供一切軍備所需。”
說到這裡,沈長恭正色說道,
“選拔官員的制度要改。”
“嗯?何出此言啊?”
燕扶搖問道。
“我們大燕,連同其他各國,施行的選拔制度都是舉薦制,這個制度有著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各部各級官員很容易掌控在門閥士族的手中。
本來官位都是那些士族掌控的,他們老了,致仕了,為了保證家族的權益,肯定會和其他士族互相舉薦對方家裡的人,最後士族形成世家。
流水的王朝,鐵打的世家。
推恩令對世家的作用不大,因為他們的官職不是可以繼承的,都是靠著互相舉薦。
士族門閥壟斷官位,以家族利益為主,將國家和百姓拋到腦後。
這樣的人,能治理好國家嗎?
想要讓真正有才學的人出頭,就得使用公平公正保密的選拔制度,那就是考試。
我把這個制度稱之為科舉。
從各郡縣的開始選拔士子,不管平民還是士族,考試一律公平對待,考官由朝廷御史擔任,互相監督,所有考卷名字封存,批改後,到了發榜的日子,才能開啟。
然後選拔出來計程車子,再進京趕考,統一考試,最後再由皇帝親自出題選拔考試。
每一個考生,都是天子門生,都是皇帝直接給他們任命的官位,他們要感激,那也是感激皇帝,對皇帝忠心耿耿,而不是感激那些舉薦他們的門閥。
什麼狗屁舉孝廉,那不就是拿錢就能買的東西嗎?”
沈長恭的一番話說下來,讓燕扶搖和南王馬凌、公孫婉兒心頭大震,眾人眼睛大亮,腦海中不斷的覆盤著沈長恭說的新政制度。
燕扶搖緩緩點頭道,
“說的有理,想要集權,讓君主手中權力更多,不僅要掌握兵權,還要掌握政權,軍政全部都是君主親自提拔的人,才能對君主忠心,把整個國家的力量往一起使,才能變的更加強大。
否則,若是各部官員都只為了自己和家族,那還談何治國?
趁著京城權貴被一掃而空,先把朝廷上的高品官員換成自己人,然後再推行地方上的新政,就容易多了,那些世家也掀不起什麼大浪。”
其實沈長恭知道,科舉制走到最後,肯定也是結黨營私,但就目前而言,沒什麼比科舉更適合大燕的了,總不能再用那舉薦制吧。
而且在這個時代,能讀的起書的,大部分還是士族,平頭百姓,誰家能專門騰出來一個青壯勞動力,不事生產去讀書啊,溫飽都是問題,更何況讀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