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把飯菜送上來,搬來桌椅。”

“是。”

沈長恭對公羊戰這麼客氣,也不全是因為想要策反對方,更多的還是出於對公羊戈的尊重。

畢竟是自己手下將帥的父親,人家在前線拼命打仗,自己在後方對人家的家人好一點,也是應該的。

策反公羊戰和文博,其實並沒有多重要,因為不管有沒有他們,大燕都是滅掉乾國,這是毋庸置疑的,他們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

而沈長恭考慮的是,公羊家在乾國的影響力。

乾坤二國,曾經都是這片天下最大的國家。

而坤國的袁家和乾國的公羊家,也是這兩個國家裡影響力最大的家族。

燕國殺坤皇這一步,就走錯了,不應該殺的,而是應該軟禁起來,但當時不懂這些,也是第一次滅國,再加上燕國被坤國霸凌日久,所以大家都想殺了坤皇。

好在有袁家真心投靠了燕國,袁家門生故吏遍天下,在袁家的幫助下,燕國才掌握了這個領土比燕國大兩三倍的大國,穩定了後方。

乾國的國土和人口比起坤國也不遑多讓,而且乾國在最南方,與燕國在文化、口音、習俗上有太大不同,而且乾國很強,乾人驕傲,乾國的百姓很難融入到大燕之中,若是不處理好,乾國的叛亂怕會是最多的。

所以,沈長恭和燕扶搖便商量過,必須用一個跟袁家一樣的德高望重的家族,藉助它的聲望,來幫燕國同化乾人。

而公羊家,在公羊戈倒戈之後,乾皇都沒敢動其分毫,更沒有影響到公羊家的地位,可見這個家族在乾國的根深蒂固。

所以必須要拉攏。

流水的王朝,鐵打的世家,就是這樣的。

只不過這樣做,也有弊端,那就是會滋生出一匹隻手遮天的門閥權貴來。

坤地的袁家、齊地的王家、秦地的白家、乾地的公羊家。

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為了讓當地百姓同化,就必須要用這些家族。

所以,等到一統天下二三十年後,那時候這些家族的族長基本上也就換人了,那時候沈長恭和燕扶搖也就四五十歲而已,還不算老,便可以著手清理這些家族了。

在這二三十年裡,要將各地的官員慢慢的全都換成忠於朝廷的人才行。

這樣做整治這些家族的時候,才能不出亂子。

這倒不是卸磨殺驢,為了鞏固王朝的統治和百姓的安穩,朝廷的影響力必須大於家族才行,否則的話,不過是滅了一批舊權貴,又出現一批新的壓榨百姓的權貴。

那就白白統一和改革了。

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難,治國如烹小鮮,治政可比打仗消滅敵人難多了。

當然,這些就是後話了,到時候這些都是燕扶搖要去做的事情,沈長恭只要負責安心搞發明和去做航海王就行了。

要是哪裡出了叛亂,讓人帶著兵馬去平叛就行。

言歸正傳。

飯菜端上來後,沈長恭說道,

“公羊大人,來,邊吃邊看,彆著急,你看橋都已經修到頭了,最強軍團天羽軍馬上就會頂上去,放心吧。”

“啊,好好,多謝王爺。”

他們一起坐下來吃飯,吃飯的時候,公羊戰還時不時的拿出望遠鏡看看對面。

沒有當爹的不擔心兒子的。

以前公羊戈在外打仗,公羊戰也只是在家裡擔心,看不見還好一點。

現在他親眼看著公羊戈在跟敵人拼命,親眼看到了戰場,知道了戰場的殘酷,這顆心也都跟著提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