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才料理完家務她又再做起了公關工作。

她本不是個愛交際的人自她嫁進貝子府以來交往的物件也以桐英交好的人為主。眼下她除了孃家親眷外便只有三阿哥、四阿哥、五阿哥以及幾家宗室是來往得較密的。只可惜康親王府全家守孝深居簡出少與外界來往不知是不是為了讓先前的傳聞漸漸消散的意思。

連淑寧或是大房那邊以絮絮母家親眷的名義送東西過去也是由專人領進府與絮絮說上一兩刻鐘話便再由專人送出府來對其他地方或其他人壓根兒就沒法攔觸到。所幸從派去的人的回話來看絮絮現在已經健康了許多等天氣再暖些想必會恢復得更好。

三阿哥府上離貝子府最近所以淑寧與他家福晉來往較多三福晉甚至還來作過兩回客逛過一回園子。在讚口不絕的同時她很疑惑為什麼有好幾個地方都沒起名字或沒掛匾還很熱情地表示若想不到好名字她可以讓三阿哥幫忙起。

淑寧笑著扯開了話題心中卻有些不以為然她家的園子為什麼要讓別人起名字?之前不起是覺得沒必要但現在她不能忍受別家的人指手劃腳。

於是她便請教了石先生又叫來小寶與實格幫著出主意再自己想了幾天終於定下幾個名字。松林裡的亭子由石先生起了“清風雪影”一名湖心的亭橋則是淑寧想的“晚風行舟”竹屋也是她起的“沐風臥竹”種有荷花的岸邊則是實格想的“荷風溪語”最後是小寶起的“碧晶館”就是望閣邊上的屋子。

所有的名字都暫時用卷軸寫了掛上等桐英回來點了頭再去制匾。

結果三福晉再來時看到這些地方已經定了名字有些惋惜卻又打趣道:“怎麼幾乎處處都有風字?不如把這園子叫做風園吧。”淑寧倒無可無不可的寫下了卷軸只說等桐英回來再定奪。

至於五阿哥府上五福晉媛寧仍在宮裡似乎有在宮中待產的意思淑寧只能送些藥材補品到五貝勒府至於她能不能收到會不會用就不知道了。

四阿哥府上淑寧倒是最常去的一來是因為桐英與四阿哥向來交好而她本人也有些想法;二來是與玉敏認識時間較長相處得也不錯;三來則是為了婉寧。畢竟同是穿越者又是一個家族出來的姐妹總不能棄之不顧。

她有時是自己送東西有時是幫著那拉氏送當然幫捎的東西她都讓人檢查過了確保沒問題才答應的。隨著她送東西的次數增多婉寧的態度也漸漸不再那麼冷漠有時也會與她聊幾句近況有一回甚至還請她去了自己住的院子。

那個院子比婉寧在家時那個要稍大一些也更富麗堂皇但侍候的人多住得有些擠。俏雲自出嫁後便不在這裡當差了婉寧提起她時只是淡淡地說:“人往高處走我也不好攔人家的青雲路了。”

但是煙雲卻聽不得這些話插嘴道:“姑娘怎麼又這樣說?俏雲姐也是為你好你沒看她三天兩頭的給你送東西來麼?我們平日的吃穿用度可比先前的要好些。”邊上一個臉生的丫環卻撇撇嘴下去了。

淑寧輕咳一聲問起桌上放的針線扯開了話題。結果煙雲搶先答道:“那是為法事做的繡幃我跟姑娘一起做的過些天要送到廟裡去呢。”婉寧瞪她一眼讓她下去了才緩緩地道:“我聽說山西那邊鬧饑荒想著做場法事祈祈福福晉她們幾個都有意參加呢。”

淑寧頓了頓問:“銀子可夠麼?要不要幫襯些?”做法事的花費可不小。婉寧咳了兩聲掉過頭去:“夠了你不必操心。”沒多久便端茶送客。

淑寧回到男爵府對那拉氏說起婉寧的事看著她不停唸佛的樣子忽然靈機一動道:“大伯母與其常送衣服財物過去倒不如以二姐姐的名義做些善事扶助孤寡贈醫施藥之類的若是有不方便的也可以捐錢給常做善事的寺廟。”京中各大佛寺有好幾家有每旬固定施粥舍衣的傳統似乎是當年玉恆擔任順天府尹時留下的舊例。佟氏每季都會吩咐管家送錢物到護國寺裡去淑寧本身也有類似的做法。

那拉氏眼中一亮:“說得是多結些善緣婉寧名聲也好些。”說罷便忙忙去張羅了。

淑寧嘆了口氣自行回槐院去。

桐英終於回來了。夫妻倆小別勝新婚淑甯越粘他便是他夜裡有什麼要求也半推半就地依了。從此小夫妻倆更是如糖似蜜。

三月裡皇帝下旨冊封皇子其中皇長子胤被封為直郡王皇三子胤祉為誠郡王皇四子胤為雍郡王皇五子胤祺為恆郡王皇七子胤、皇八子胤俱為貝勒。

桐英的爵位一直沒有變化他與淑寧倆終於確信先前的傳言只是傳言。

轉眼萬壽節又快到了。

(對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