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英的新差事是鑾儀衛鑾儀使。這是個正二品的職位相當高了但有些出乎桐英的意料之外。

他原本想過自己若不回兵部去很有可能會再被派往禮部畢竟先前他在那裡幹得不錯。就算是其他四個部院也是好差事當然若不是戶部那種麻煩的地方就最好了。

他與淑寧私下討論時現還有另兩個衙門的可能性很大。一是宗人府二是理藩院。前者是因為他父親簡親王曾經執掌過宗人府而眼下宗人府有一個宗正的空缺這個職位向來是由貝勒、貝子擔任的。至於後者是因為他對蒙古相當熟悉辦起相關差事可以事半功倍。這兩個衙門都是可以享清閒的地方唯一的顧慮是他太年輕了些可能資歷不足。

結果居然是鑾儀衛鑾儀使。

鑾儀衛掌管皇帝皇后的車駕儀仗主要是處理皇宮禮儀的雜務以及典禮的安全。上官是掌鑾儀衛事大臣正一品武官鑾儀使位居其下大概差不多是儀仗隊長這樣的職務。這種差事必須由皇帝信任的人來擔任工作有些偏繁瑣要求做事細心、謹慎但很容易出錯。鑾儀衛的主官從來就少有能長時間坐穩位子的。如今的掌鑾儀衛事大臣據說是從治儀正做起的老人經驗豐富但年紀偏大了很有可能過一兩年就要退下來。皇帝要桐英去當鑾儀使不知有什麼用意。

桐英一擺手:“罷了旨意已經下來了我照做就是。反正我在禮部幹過幾個月禮儀方面的事我是清楚的又對軍中事務有些瞭解這種武官的職位還算是適合我的。等熬兩年。若能升上掌鑾儀衛事大臣是最好不能的話再到宗人府或理藩院尋個位子好了。”

既然桐英都這樣說了淑寧也不再多想到了上差那天便早早爬起床來為桐英打點官服鞋帽陪著他吃早飯。直送他出門。然後她在家中料理家務準備營養豐富的午飯臨近午時便派人送到鑾儀衛去。當然馮侍衛與孫侍衛兩人及其他隨從的份也不能少。員工福利很重要。就連跟班地天陽也隨身帶著充飢的小點心。

起初她還可以當作是送老公上班。桐英雖然每天都要進宮去當差但傍晚前絕對可以回家吃飯因此日子過得不併難受。但沒過多久。因康親王的喪事而推遲的巡幸五臺山之旅再度開始了桐英必須隨聖駕到五臺山去。

他不在的日子裡。淑寧覺得心裡悶得慌。說起來真奇怪從前兩人一年半載不見面也沒想念到這種程度怎麼才分開幾天她就連吃飯都沒了胃口呢?晚上也總是半夜裡才睡著白天精神自然不好。手機站net結果她只能悄悄取了桐英的家常衣裳出來抱著睡情況才好了些。

知道自己是因為思念丈夫的緣故才會這樣。但淑寧深知必須要找些事來做轉移一下注意力了。

根據府中各處產業傳回來地訊息莊子上的糧食栽種工作已完成了眼下在忙著鮮花與瓜果方面的活。淑寧在囑咐莊子上的人在農閒時整修水利設施外。還特地將有過相關經驗的週五福調過去當指導。

她還調了莊子往年地賬來看現春夏兩季。鮮花與瓜菜都賣得一般只有秋冬時節賣得好些大概是跟天氣暖和時別家莊子也有這些出產有關溫泉莊子本就只有在天氣寒冷時才能顯出好處來。

因此她特地叫人中斷了莊子上的活招來莊頭重新調整產業佈局。春夏時節除去留下兩三畝地種些時令花草外大部分的花田都改種經濟價值較高的花比如可入藥的、入茶地以及可以製成香料香水的品種。觀賞性強的花卉也可種一些但牡丹這種花就按花季栽種秋冬時不再培育免得難開花不說還要花大把功夫料理別家溫泉莊子已有了不如將花在它頭上地人力物力放到別的花上。天氣寒冷的季節裡多出產一些較喜慶的、受人歡迎的花卉就好可以賣給京裡的大戶人家裝飾插瓶。

一些銷路一般、實用價值不高的花就完全不再種植了。

為了尋找產品的銷售渠道她還特地去找了二伯母索綽羅氏因纈彩坊本身就有用鮮花制護膚品或香水地。不過纈彩坊如今已經沒了當年的銳氣不過是二伯母留著用來與其他貴族女眷結交或巴結宮中貴人的工具因此淑寧並未把希望放在它身上而是透過二伯母知道了一些做這個行當的商家便讓尹總管去打通路子了。

另一方面她記得房山園子裡的花就有賣給茶葉鋪子或藥店地也一併叫管家尋了幾家聲譽口碑較好的店。其他地因莊子本就有固定的銷售路子她就不作改動了。

不過因為偶爾現了一家藕粉作坊與昌平莊子上有過合作的她便告訴了王寅讓他自去與人協商算是為自家陪嫁小莊那幾十畝荷塘的出產找了個去處。

桐英自簡親王府分得的兩間鋪子與一家酒樓裡頭用的大都是舊人淑寧見它們經營得還可以便沒有多管但眼下要找事情忙只能看看有什麼文章可做了。

://那兩間鋪子一家是綢緞鋪一家是賣文房四寶的生意還行但仔細查問之下現問題不少。

她問過綢緞鋪的情況得知它賣的東西從質量低劣的粗綢到名貴的織錦都有但偏偏是那些名貴高價的貨物難以賣出都積在店裡。她得知鋪子的地點後有些明白其中原委了。那是在外城本就是尋常富戶、漢官聚居的地方位置極好但太名貴地衣料卻不是人人都買得起的。而買得起的人家卻往往有固定購買衣料的店鋪。這家鋪子的掌櫃本來想的是將各種階層的顧客都一網打盡但卻忽略了能買得起織錦緞地人家又怎麼會到賣劣質粗綢的店裡購物?然而那些名貴的衣料成本又極高。錢就壓在了那裡。

因此她叫了那掌櫃來要他想清楚到底想做哪種客人的生意並且建議他依一直以來的銷售情況看只做中下階層客人地生意最好。可以賣一些質量上乘的好料子但那些動轍幾十兩一匹的貨就不要再進了。那掌櫃的煩惱了三天最終還是同意了所有名貴的衣料由淑寧出錢以八折買下拿來做人情或是自用。綢緞鋪從今往後只做尋常富戶或官宦人家地生意不再寄望於有哪家王府突然看中他們的料子。

另一家賣文房四寶的。原是桐英為了畫畫方便以及孝敬老師們弄出來地向來盈利微薄只因常有想巴結簡親王府的人光顧所以表面上看來還維持得不錯。淑寧問過那掌櫃的又看過他拿來的幾色貨物現可能是因為鋪子沒有專屬作坊的緣故只能收購他人作坊的貨品。再轉手賣出。而一些有合作關係的作坊各有背景產出的筆墨紙硯質量不算是最好地跟琉璃廠那邊的松竹齋根本沒法比。

她總記得筆墨紙硯這些。是江南的最好松竹齋也是南紙店。於是便向孃家的堂兄輔寧求助又去託霍買辦家的人打聽蘇杭一帶地好作坊讓尹總管找兩個可靠的家人陪那鋪子地掌櫃南下尋找好貨源。至於原本的幾家作坊打聽了背後的關係又察看過它們的產品質量後只留下一家造紙作坊和一家制筆的別的都通通打了。其中只有一家作坊是隻做貝子府鋪子生意的質量還不好淑寧得知他們家只是有個女兒嫁給了瓜爾佳氏的陪房的兒子便毫不客氣地中止了合作。本就與瓜爾佳氏不和了沒必要為了顧慮這層關係自己倒賠銀子。

這般料理了一番她覺得各處產業都更順了才鬆了一口氣。但稍稍閒下來一些心中便不可避免地想起了桐英。雖然他從五臺山那邊寄過兩封信回來但出門在外多有不便他又是在御前當差的沒法常常與京中聯絡。因此淑寧覺得實在很想很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