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一、蝴碟(第1/2頁)
章節報錯
夫人久病初愈,身上穿得相當厚實,一件黑領褐底金祅,下系絨呢馬面裙,身上圍著厚厚的斗篷,和旁邊穿一身秋香色湖綢春裝衫裙的女兒相比,彷彿是生活在不同的季節裡似的。
氏早已帶了兒女在前院迎接了,一見她母女二人,就上前笑道:“可算是來了,我就料著你們該是今天才到的,一早派了好幾撥人去打探,眼著著酉時了,你們再不來,我可要急了呢。”
周家母女都笑著問好,氏見周夫人臉上有疲態,忙道:“咱們兩家是通家的交情了,很不必立這些大規矩,橫豎周大人沒來,我家那位前些天又進京去了,乾脆直接進內院去說話吧。你們趕了一天路,想必也累了。”
周夫人聽了,也沒推辭,跟著氏到了二院正房。氏提前一天叫人燒了左屋的炕,如今溫度正好,便請周夫人坐到炕上,背靠著一疊墊子,輕輕蓋了一張薄毯,又讓人擺茶水點心。她笑意盈盈地對周夫人說:“如何?這樣暖和自在多了吧?你別拘束,就當在自己家裡一般。”
周夫人謝過,又讓女兒正式拜見氏,氏誇了周茵蘭幾句,讓自家幾個孩子也來拜見周夫人。
周夫人見了端寧,讚一聲“越來越有大人樣了,日後定有大出息”,見了淑寧,則是“比上次見你時又長高了”,但對於兩個小男孩,她倒是很喜歡。拉著他們的手說了好一會兒話,其中送給賢寧地見面禮,比端寧淑寧小寶三人還多了幾個銀錁子。
氏與小劉氏聽見,都在嘴上謙讓一番,實際上各自在心裡高興得很。行過禮,小劉氏帶了兩個孩子下去,其他人便正經坐下說話。首先提的當然是周夫人的身體狀況,這才得知她現在比先前好了許多。飯也吃得多了。精神好時。還能在家中院子裡自行走上一兩圈。氏母子也很為她高興。
談著談著,就說起了周茵蘭的未婚夫婿。端寧道:“我在京裡曾見過範兄,端得是一表人材,最最難得的是才學品行都好,待人接物,極有大家風範。那范家也是世代書香了,我聽說他家還有一個侄兒也是今科應考。中了三甲,得了個同進士出身。有好事者給他家作了個對聯,叫‘一家三進士,父子兩翰林’。周家妹妹進了那樣的人家,自然是不用愁的。”
氏也跟著說了幾句好話,那周夫人聽了自然是開心的,周茵蘭飛紅了臉,低頭不語。幸好她素來是個大方地姑娘。若是換了那些臉皮薄地古代女子。早就羞得躲開去了。
淑寧不忍見她窘迫,便岔開話題道:“時候不早了,我去廚房看看有什麼菜。今兒晚上週伯母周姐姐也嚐嚐我地手藝如何?”氏也對周夫人說:“我一時高興,竟忘了這事了。你喜歡吃什麼儘管說,叫淑丫頭做去,她如今就愛搗鼓這些。”周夫人道:“那可得好好嚐嚐,不如讓我們茵蘭也去幫個忙,她學這個也有一年了,做的菜還勉強能入口,只是比不得淑姑娘的巧手。”
“這話可不敢當,這丫頭也不過是學著玩罷了。”氏謙讓兩句,便讓淑寧她們下去了。
淑寧先帶周茵蘭到自己院裡,去了釵環,才領著她到了後院的大廚房。
這裡是一排四間屋子,其他三間小些的,分別是食材間、廚具間和柴房。最大的那間才是廚房,左右兩端各有一扇門,方便人員出入。這樣的安排,卻是淑寧插手建議地。
周茵蘭一進廚房,便看到東邊一排四個大灶,沿牆放了許多調料罐子,牆上釘了上過漆的木板,上頭吊有許多勺子竹夾罩籬之類的用具,有幾個廚子正在做晚飯。南北各有一張大案,北邊放的是準備好的各種肉菜材料,南邊的案板小一些,放的是三個砧板和刀具等物,一旁的空位上,砌了個水池子。西邊卻是另外空出一塊地來,盤了一大一小兩個灶,一邊地案上放了兩個小瓦爐,廚具調料也都應有盡有。整間廚房都很乾淨,地上也沒有積水,人們把要丟地東西都棄在兩個專門的大桶裡,廢水也要倒到外頭的排水溝中。
淑寧指著西邊地案臺道:“那裡便是我平日學廚的地方。本來我的院子裡也有個小灶,只是那裡地方小,燒個水煮個茶或蒸個點心還行,如今要正經做菜,那裡的東西都不齊全,只好請姐姐到大廚房來。地方朊髒,還請你不要見怪。”
周茵蘭不在意地道:“這已經很乾淨了。不瞞你說,我在家裡也是用大廚房學做菜的,但總覺得到處都是油汙,你這裡卻很好。”淑寧笑笑,便取出兩件圍裙來,讓她換上。
周茵蘭見那圍裙如同半件罩衫似的,連著袖子,只在身後用兩根帶子繫上,袖口處也用細帶繫緊,穿上後,身上衣服的袖子一點不露,前襟也被遮得密密實實,再不怕會濺上油汙,做事也利落,便笑問:“你怎麼想出這個”淑寧便道:“是見了伯父家的姐姐做的圍裙,才想
原來婉寧先前在家裡學廚,嫌那些傳統的圍裙難看,便自己做了幾件西式的,又做了袖套和廚師帽。淑寧見了,雖然對那些白綢子繡花荷葉邊的圍裙有些不以為然,卻被袖套引起了穿越前的回憶,做出了這種連袖子的圍裙來。婉寧沒起疑心,還以為這個堂妹真的是根據她的“發明”做出新式圍裙來,便也學著做了,仍舊在上頭添繡花和荷葉邊。
互相幫著穿好圍裙,淑寧請周茵蘭先挑食材。周茵蘭略一斟酌,挑了豆腐、白菜、芹菜、蘿蔔、花生、海米以及一小塊精肉便罷,淑寧瞧著有些清淡。請她多挑些,周茵蘭道:“家母的病在飲食上是要多加小心地,妹妹看著愛做什麼便做什麼吧,不必顧慮我。”
淑寧聽了,也不多說,想到周夫人是有心臟病的,當日陳老太醫隱約提過這類病人應該避免吃些什麼,又應該多吃什麼。時間有些久了。她只大概記得一些。便根據記憶挑了要用的材料。
她要做的是拌五絲、魚香茄子煲、棗仁燉子雞和黃豆排骨湯,另外再熬一鍋花生紅棗粥。把粥和湯都放上爐子以後,她便開始準備那“五絲”,分別是青椒絲、豆腐皮絲、粉絲、幹海帶絲和胡蘿蔔絲,其實如果有新鮮海帶會更好,可惜家裡只有一點好不容易弄到的幹海帶,只好將就了。
另一邊。周茵蘭做的是花生拌菜、海米燒蘿蔔、素燒香菇和肉末白菜燉豆腐,另外做了點蒜泥預備拌菜吃。她要把菜拿到砧板那邊切時,有個媳婦子提醒她,三個砧板各有不同的用途,一個剁骨頭,一個切生食,一個是切熟食的,請她記得認清楚。周茵蘭有些詫異。但想到這裡頭也有些道理。便入鄉隨俗了。
她無意中看到淑寧在熬粥,才醒覺過來,趕忙揀了幾樣材料。做了個玉米綠豆粥。她只顧著菜了,卻忘了主食,很有些不好意思。
等燉豆腐燒開地時候,她才空出手來,觀察淑寧地動作,看著看著,便道:“淑妹妹原來也知道食療,我看你選地菜色,都是適合家母食用的,而且很有些益處,淑妹妹真是有心了。”
淑寧笑著說:“我曾經聽一位老太醫說過一些,但其實已經不太記得了,若有哪樣不對的,姐姐可要告訴我。”
周茵蘭道:“全都是好的,我記得無塵道長說過幾十樣食療菜式,妹妹做的全在裡頭 困獸都市5200呢。”
淑寧暗暗鬆了口氣,看來自己沒有記錯,又問:“這位無塵道長,就是給周伯母治病那位麼?先前到你們家去探病時,一直沒機會拜見,如果有機會見一見就好了,他一定是位醫術極高明的大夫。”
周茵蘭嘆道:“他的醫術地確高明,可惜看破了紅塵,對於俗世中的事不太在乎,在保定也只是過冬而已,本來他是打算開春就走的,為了家母的病,才推遲了行程,但前些天已經告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