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越是往下看去,他的眼皮便越是剋制不住的狂跳。

&n=√(2+O(λ^3))”這行關鍵算式的時候,跳動在他眼中驚懼,瞬間變成了憤怒的火光。

證明思路竟然和他一樣?

陸舟貼出的預印本,同樣是引用了賈菲刊登在《學術年刊》上的那篇論文,以及質量m關於λ的漸近展開方式!

頂多,只是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出現了一點“微小”的偏差……至少在他看來是相當微小的。

比如他採用的是一種時空流形上的標量場,算是延續了溫伯格在建立弱電統一理論時用到的方法,然而陸舟採用的是建立一個對應於前述問題中經典作用量的量子場——即量子楊米爾斯場。

辦公室裡響起了一聲炸雷似得怒吼,布萊恩教授憤怒地從椅子上站了起來。

“這絕對不可能是巧合!”

他全明白了。

為什麼陸舟沒有出現在現場。

為什麼出現在現場的是一個來自金陵大學的“無名小卒”。

為什麼這個“無名小卒”又偏偏能一語戳中他論文中的弱點。

原來一切都是鋪墊好了的,所有一切的一切都只是為了毀掉他的報告會,然後趁著他對論文進行修改的時候,將他的證明思路加以改進,最終搶在他的前面拿下這個成果。

這種情況在學術界不算罕見,至少在物理學界不算罕見,當一個idea被放出的同時卻沒有得到很好的運用,迅速被同行拿去加工成自己的東西,以達到搶奪“最先”或者“分別同時”的名譽。

然而他怎麼也沒想到,像陸舟這樣的知名學者也會幹出這樣的事情!

“教授——”

愣愣地看著站起身來的教授,坐在旁邊辦公桌前的助理剛剛說了半句話,卻又是硬生生地嚥了回去。

只見那張扭曲的臉上,已經被怒火填滿。

當一個人的雙目已經被仇恨的火焰遮蔽,這時候說什麼都是沒有用的。

用不滿血色的雙眼死死地盯著螢幕中的那篇論文,布萊恩教授咬牙切齒地說道:“幫我聯絡BBC的記者,我必須要讓所有人都知道,這個不擇手段的傢伙,在背地裡幹了何等無恥的勾當!”

……

牛津大學的校園。

隨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們紛紛離去,校園中的學術氛圍又迴歸了往日的寧靜。

附近的咖啡館前的柏油路上,兩名胳膊肘下面夾著書本的理論物理學博士並肩走著。從兩人交談的內容來看,他們大概是剛從圖書館出來,準備返回宿舍。

話題很快從量子色動力學上,轉移到了規範場論的最新研究情況。

“你聽說了嗎?強相互作用的質量間隙問題被解決了!”

“你是說布萊恩·卡羅教授的證明?那個不是被證實是錯的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