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1章 相隔一個世紀的投稿(第2/3頁)
章節報錯
從一個世紀前醒來的老冰棒兒,一醒來就進入學術界最前沿的領域,並且挑的挑戰物件還是二代可控核聚變這種難以逾越的天塹……
不少人在聽聞了這個訊息之後,第一反應都是懵逼。
至於第二反應,還是懵逼……
LSPM論壇的閒話板塊。
作為唯一一個沒有設定門檻的學術交流分割槽,在這裡討論交流的大多是非專業的科學愛好者,或者就讀一二線高校的學生。
因為泛亞合作人口龐大的緣故,即使論壇本身很小眾,每天的流量也不小。
作為當年由陸院士親自設計的學術交流平臺,這個話題自然是繞不過LSPM這個網際網路上的學術天堂。
幾乎是訊息剛剛公佈的第一時間,討論的聲音便佔據了整個閒話板塊。有插科打諢聊八卦內幕的,也有正兒八經討論學術問題的。
但不管討論的東西是什麼,人們的情緒卻是高度一致的……
“二代可控核聚變?他不是在開玩笑吧?”
“前段時間東亞電力的總工程師在金陵大學的講座上不是才說嗎?我們距離二代可控核聚變的實現,至少還差了50年!”
“50年啊……如果從陸院士休眠的那個年代算起,對他來說得是150年了吧。”
“也不能這麼算……畢竟對於陸院士那樣的妖孽來說,把這100年來的技術學通透,應該不算什麼大事兒。畢竟當年盤古堆點火,他可是總設計師,對於整個聚變堆芯的設計流程,沒人比他更瞭解!”
“難說!這都100年過去了,他當年那個設計思路早就過時了!”
“但聰明的大腦是不會過時的,至少我還是很期待的!”
熱議著這件事情的不只是普通人,還有從事該領域研究,或者說的更直白點就是利益相關的學者們。
就在東亞電力宣佈二代可控核聚變立項、以及陸院士親自擔任專案總負責人的訊息公佈的第一時間,LSPM論壇的虛擬討論組,便出現了一大批與“二代可控聚變”、“陸院士擔任東亞電力董事長”等等新聞相關的詞條。
尤其是關於二代可控聚變技術可行性的問題,持不同觀點的人爭論的面紅耳赤,若不是隔著網線幾乎拳腳相向,而到了最後甚至真有不少人跑遊戲里約架去了。
鑑於這件事情引發的廣泛討論,泛亞電視臺的科學欄目組立刻緊跟時事地錄製了一期節目,並邀請到了一位重量級的嘉賓。
這位嘉賓不是陸舟本人,而是作為當代可控聚變技術研究領域的頂尖專家、高等研究院核工程研究所的所長張飛躍院士!
就理論這一塊而言,即便是東亞電力的總工程師,也比不上他對可控聚變技術的瞭解。
“張院士您好!”
對這禮貌的問候點頭示意,張院士笑著回了句說道。
“主持人好。”
主持人:“關於最近陸院士提出的要將二代可控核聚變技術作為東亞電力未來五年的重點發展方向,請問您是如何看待這件事情的?”
“很難說啊……”摸了摸下巴上的鬍渣,張院士思索了片刻之後,回應了主持人一個友善的笑容,“經濟層面的東西我不太懂,就說我瞭解的吧。”
主持人點了點頭,表情認真的說。
“您請講!”
“二代可控核聚變比起一代可控可聚變,前者不但在能量的量計上高出後者一個數量級,兩者之間的成本也存在著翻天覆地的差別。”
主持人:“您可以說的更通俗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