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懷志是一名編輯。

不過,卻不是在普通報社或者雜誌工作的那種。

作為全球讀者群最廣、影響力最大的期刊之一,他所工作的《未來》期刊是無數學者心目中的燈塔,是衡量一名學者學術水平的量化標杆。

甚至在某些研究領域,還流傳著這樣的說法。

即,一位未曾在《未來》上發表過研究成果的學者,永遠稱不上是一流的學者,而一名學者在某些研究領域的貢獻是否突出,看他發表過幾篇《未來》就知道了。

也正是因此,對於自己的工作,他已經不僅僅只是熱愛,更是充滿了一種名為榮譽的歸屬感。

尤其是每次坐在編輯部的辦公室裡的時候,他都有種感覺,彷彿自己的每一個決定,都與世界的命運緊密地維繫在一起……

扯遠了。

如往常一樣,將一天的家務口述給自家的仿生人之後,他便開著磁懸浮汽車來到了編輯部。

然而就在他哼著不著調的小曲,慢悠悠地走進辦公室的時候,卻是被眼前的一幕給驚訝到了。

只見他的同事們在某張辦公桌前圍成了一圈,就像是看到了什麼不得了的東西一樣,對著那張懸浮在桌上的全息螢幕,指指點點的說著些什麼。

好奇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侯懷志抬步走上前去,朝著離自己最近的那名同事詢問道。

“到底發生了什麼?你們怎麼都圍在這裡?”

那同事臉上帶著明顯驚訝的表情,回頭看向了候編輯,語氣興奮且激動的說道。

“你絕對猜不到究竟發生了什麼!我們,居然收到了陸院士的論文!”

陸院士的論文?

聽到這句話的瞬間,侯懷志下意識地愣了下,緊接著整個人瞬間傻眼了。

“陸院士?!你說那個陸院士的論文?!”

“不然呢?還有哪個陸院士!”

侯懷志急急忙忙地問道。

“是什麼方向的?”

“可控核聚變!再細分領域的話,屬於氘/氦三核聚變研究!他從理論和工程應用兩個角度,梳理了二代可控核聚變研究方向上目前所面臨的問題以及可能的解決途徑……雖然以我的學術能力很多公式和推論看不太明白!”

說到這裡,那名編輯部的同事,臉上掛著不可思議的表情,用讚歎的語氣繼續說道,“實在是難以置信……一位來自一百年前的學者,做到了本應該由一百年後的人們去做的事情。”

也許是聽到了他的話,站在旁邊的另一名同事插嘴說道。

“比起不可思議,我倒覺得咱們有麻煩了。”

侯懷志皺了皺眉頭。

“麻煩?”

然而這句話剛剛說出口,他立刻便意識到了,自己這位同事所說的麻煩到底是什麼?

“現在的問題是該找誰給他審稿。”

放下了抱在胸前的雙臂,王總編嘆了口氣說道,“二代可控聚變的研究本身談不上有多熱門,在這個領域大牛更是寥寥無幾,何況他的論文又涉及到了數學、等離子體物理、材料學和工程學多個領域,細分下去的話甚至能分出數十條研究方向。哪怕是綜述性的論文,將每一個技術瓶頸所面臨的問題都描述的這麼詳細,也實在是太誇張了點。”

說實話,到現在他都有些弄不明白,陸院士到底是如何做到將如此多的研究領域,都瞭解到如此深入的程度的。

編輯部裡的幾個人面面相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臉上不約而同的掛著為難的表情。

正如總編所說的。

這個審稿人……

還真不太好找。

就在這個時候,辦公室裡的沉默忽然被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