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9章 登火計劃!(第1/2頁)
章節報錯
加入航天員大隊這麼多年了,聽過的動員大會不計其數,但梁有成還是第一次如此的心潮澎湃。
“……將那裡荒原開墾成良田,將沙漠變成綠洲!”
陸院士的那句話,簡直是戳進了他的心坎裡,讓他全身上下的血液都跟著沸騰了起來。
就好像某種刻入骨髓深處的東西,被某個聲音給喚醒了一樣。
那種與生俱來的使命感正催促著他,將秩序和繁榮播撒到更遠的地方!
心潮澎湃的顯然不只是梁有成一人。
陸院士前腳剛剛離開生物圈a,登火計劃將在月內啟動的訊息便傳遍了整個研究基地。
倒不是誰走漏了訊息,而是這件事情本來就沒有刻意的去保密,甚至於早在陸舟抵達沙漠地區之前,人人日報等媒體便在為這次計劃做鋪墊造勢了。
尤其是央視的科教欄目,更是推出了一期三集的專欄節目,以《人類未來的家園》為名,請到了航科研究所的袁煥民院士,為普通大眾們科普了華國未來二十年的航天計劃藍圖,以及在火星上建造科考站,在拉格朗日點建造空間基地的現實意義和未來的美好願景。
因此,幾乎就在生物圈a開啟的當天下午,這一訊息便被駐紮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的記者,透過採訪的鏡頭和話筒,傳遍了全國上下的每一處角落!
幾乎每一張能夠看得見的報紙,頭條上的新聞都是同樣一件事情!
《京城晚報》:【生物圈a開啟!人工生物圈研究進入新紀元!】
《科技新聞報》:【四百天封閉實驗取得階段性成功!二十名實驗者身體狀況一切正常!】
《華國農業大學報》:【華國掌握全封閉式太空殖民艙技術!我校胡洋教授參與該專案研究!】
《金陵大學報》:【我校陸院士掛帥總設計師,載人登火箭在弦上!】
《金陵日報》:【……】
密集的訊息接二連三的傳來,在如此多新聞的轟炸之下,很快將“華國載人登火計劃”、“生物圈a”、‘陸院士”等等一系列的相關詞條送上了熱搜榜。
就在幾天前,人們還在驚訝於陸舟宣佈辭去IMCRC的理事會職務,爭論著他接下來會去哪裡,沒想到這場爭論這麼快便有了結果。
並且,隨之而來的還是如此驚人的一個訊息。
華國將在月內啟動載人登火計劃!
陸院士親任總設計師!
簡直碉堡了!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的生物圈是國際合作專案,因此不只是華國的科研工作者和記者駐紮在那裡,各國主流媒體早在幾天之前就已經將目光聚焦到了這裡。
因此,就在生物圈a取得初步成功的新聞剛剛登上國內各大媒體的頭條,登火計劃將在月內啟動的訊息很快同步傳到了外網,並且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這一突如其來的訊息,可以說是震驚到了不少人。
尤其是對於幾年前曾經在火星栽了個大跟頭的美國人來說,簡直如同遇上了一記晴天霹靂,被驚的不知道該作何反應了。
推特上。
話題的熱度很快取代了近期舉行的棒球聯賽,佔據了熱門搜尋的頭條!
尤其是NASA最近釋出的一條關於地外行星觀測的推文的評論區,幾乎被陷入震驚的北美網友們擠爆了。
“華國人打算登陸火星了?!”
“法克!你們每年燒了那麼多錢,到底把錢燒到哪裡去了!”
“我覺得其實沒必要驚慌,華國人對火星感興趣就隨他們去吧,反正我們已經上去過了。”
“這種論調並沒法讓人感到安心,那次登火計劃簡直是一個恥辱!當他們的飛船的航天器來接我們的航天員回家的時候,我們的NASA居然因為擔心技術洩露給華國人,主動墜毀了留在火星軌道上的BFS飛船!”
“……這只是華國的一面之詞,裡面還是存在爭議的。”
“真是夠了!我覺得登上火星根本沒什麼值得驕傲的!關鍵是能不能留在上面,如果他們也只是去上面印個腳印,插個旗子,然後像NASA那樣帶著一堆麻煩回家,我覺得並不值得大驚小怪!”
“這是華國的挑釁!我們應該立即重啟登火計劃!重建‘新弗吉尼亞’!”
爭論的聲音在推特上不斷髮酵。
網友的意見似乎分成了兩派,其中一派認為華國已經掌握了在火星軌道巡航以及全封閉式生物圈技術,在火星上建立永久的考察站並不是什麼難事兒。
而另一派則是持完全相反的觀點,認為雖然華國掌握了在火星軌道上巡航的技術,但想要在火星上建立永久式的基地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雙方爭執不下,誰也說服不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