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兆瓦……您覺得這可能嗎?”

“現在是不可能,咱們現在才裝了4臺磁流體發電機組,頂天了也就4000M。”老工程師笑了笑,“不過,再裝它個一百多組,差不多就夠了!”

與核裂變發電機組存在本質上的不同。

列裝在STAR2示範堆上的磁流體發電機組不但體積相對較小,並且在STAR2示範堆上的理論工程容納量也出奇的高。

僅僅4臺發電機組,根本無法完全利用聚變產生的熱量,哪怕以現在的燃料注入量,絕大部分的熱量也都排放到了海里。在他看來,在此基礎上再加個一百臺磁流體發電機組,工程上完全是可行的。

“一百臺發電機組……”看著那水管上的錶盤,那博士生輕聲感慨道,“也不知道等到了那時候,一天得燒掉多少重水……”

那老工程師笑了笑。

“大概,也就五十多公斤吧。”

按最貴的行情,一公斤四千元來算,五十公斤的重水大概也就二十萬吧。

只需要20萬元的燃料就夠整個蘇省用一天。

哪怕實際成本翻上十倍,這筆投資也實在是太便宜了……

……

當然,現在的STAR2示範堆,自然是用不到那麼多氘素。

一天五十公斤的氘素消耗,那是反應堆滿載功率執行狀態下的最大值。

&ng/s為單位,持續向反應堆注入的。

畢竟,現在磁流體發電機組僅僅只安裝了四臺而已,大部分的熱量都直接排掉了。

此時此刻,反映室內。

四十分鐘的迴圈告一段落,積攢在反應堆內的熱量被迴圈水冷系統源源不斷地匯入海中,隨著聚變反應的終止,堆芯內氣體分子的溫度很快從一億跌落至一千萬以下。

從現在開始,反應堆將停堆二十分鐘。

在接下來的二十分鐘裡,外場線圈將重新修正磁場的位形,為下一輪的迴圈做準備。

雖然反應堆進入了中場休息階段,但控制室內的工作人員卻是不敢有絲毫的鬆懈,依然工作在各自的崗位上。

盯著電腦螢幕中那一行行資料與實時繪製的影象,陸舟沉思了片刻之後,開口下令道。

“開啟1號發電機組。”

根據反饋的資料來看,上一輪的實驗結果相當完美。

是時候,將實驗推向最後一個環節了!

“是!”

接到了這聲命令之後,坐在電腦前的工作人員,立刻按下了接入1號發電機組的按鈕。

和大多數沿海核裂變發電站一樣,在不發電時,反應堆內的富餘的熱量是透過水冷系統直接排放到海里的。至於核聚變獨有的氦灰,則是在冷卻後透過特殊的裝置進行回收。

需要發電時,熱能輸出的介面則與相應的發電機組相連。

需要發多少電,就裝填多少燃料,連線多少臺機組就行了。

很快,隨著1號發電機組接入反應堆,第二輪的實驗再次啟動。

當那恆星的能量再次被釋放,因這臺鋼鐵巨獸而沸騰的不只是冷卻口的海水,與此同時被喚醒的還有位於磁流體發電機中的另一組等離子體。

那些在高溫下電離的等離子氣體從噴口射出,高速切割著磁感線,將反應堆中的熱能轉換成源源不斷的電能。

目光死死地鎖定在螢幕上,坐在電腦螢幕前的研究員,用激動的聲音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