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STAR裝置!(3/3)(第2/2頁)
章節報錯
看著盛憲富,陸舟點了點頭。
“嗯,可以開始了。”
“另外,外場線圈暫時不用裝上去,到時候我們會用新的。”
……
按照原定的計劃,在運抵華國之後,EGA裝置正式更名為STAR裝置。
隨著人員和裝置均已經就位,關於仿星器專案的研究計劃也由此進入了下一個階段。
到目前為止,完成可控核聚變示範堆的拼圖,陸舟已經掌握了兩塊。
其中一個是作為“眼睛”的He3原子探針技術,至於另一個自然便是身為“軀幹”的STAR裝置本身。
事實上,作為螺旋石7X裝置的原型,STAR裝置上該有的東西都是有的,只要對其中部分元件進行更新換代,陸舟有信心能夠完成一次不遜色於螺旋石7X所取得戰果的點火。
而要做到這一點的關鍵,便涉及到了可控核聚變藍圖上的第三塊拼圖——即,作為“雙腿”的超導磁體。
事實上,這塊拼圖陸舟已經完成了一半。
從SG1導線合成技術完成之後,設計“基於碳基超導材料的超導磁體”專案就已經上馬了。
也正如陸舟所預料的那樣,SG1導線良好的熱傳導效能,使得液氦製冷部件的工程體積可以得到極大的縮減。反應在圖紙上的資料是,相比起銅氧化物線圈,至少能夠節省20%的工程面積。
而20%的工程面積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他能讓STAR仿星器的約束磁場強度,比起它的前身EGA,翻上一倍不止!
另一邊,在價值超過五億RMB的訂單以及行政命令的雙重刺激下,寶盛集團的工廠不斷地擴大著SG1導線的產能。
而生產出來的導線,基本上剛一出廠,便被送到了STAR仿星器研究所,由那邊的工程師改良成截面直徑差不多有小腿粗細、豎著放差不多有兩人高的集束線圈。
在這些線圈中,內建有允許液氦透過的導管,用於將內部的SG1材料維持在超導臨界溫度之下。
為了使線圈在通電過程中輸出穩定的磁場,在每一組集束導線的外側,還裝配有一圈牢固的絕緣體支架。畢竟對於這種精密的儀器而言,導線哪怕晃動個一毫米,都有可能導致嚴重的實驗事故。
畢竟在仿星器的內部,模擬的可是恆星的溫度……
這些天來,陸舟基本上都泡在STAR專案研究所的仿星器實驗室裡,親臨現場地指揮著這項工作。
經過了連續一個月的奮戰,在勞動節後的第一個星期,STAR專案組的工程師,終於完成了最後一組線圈的組裝。
站在重獲新生的STAR仿星器前,陸舟擦了一半汗。
雖然沒有輪著扳手上陣,但從整個超導磁體設計之初便參與到專案中的他,很清楚走到今天這一步,其中究竟經歷了多少的艱難。
不過好在這些工作總算是完成了。
剩下的。
便是驗證他的猜測了!
嘴角勾起了一絲笑意,陸舟看向了站在他旁邊的盛憲富,點頭下令道。
“檢查裝置各元件安裝情況。”
“如果沒有問題,就準備通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