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德國來信(第1/2頁)
章節報錯
雖說對於一名科研狗而言,有實驗做已經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了,但有實驗可做是為了達到更高的高度,人們最終追求的還是更高質量的生活。
陸舟想要的並不是“鐵打的實驗室+流水的研究員”那種只靠大牛研究團隊,他需要的是一支經驗豐富、團隊配合默契、並且擁有國際視野的高效率研究團隊。
人才的經驗可以在課題中積累,而想要留住人才,最終還是得靠待遇。
陸舟覺得,自己賺了這麼多錢,反正一個人也花不完,不如給自己的研究員們發發福利。
畢竟科研不是一個人的工作,尤其是HCS2材料的誕生,除了自己的數學模型之外,他們功勞也是相當大的。
金陵計算材料研究所這邊,陸舟打算拿出兩千萬RMB作為獎金池,根據所發論文上的貢獻以及綜合績效發放獎金。
不只是金陵計算材料研究所,薩羅特實驗室那邊他同樣會拿出幾百萬美元,按照同樣的原則發放獎金。
從計算材料研究所出來之後,時間已經不早了,陸舟和王鵬兩個在校門口吃了頓飯之後,便在附近找了個酒店開了兩個單人間住下。
將行李簡單地收拾了過後,陸舟開啟電腦,給星空科技北美分公司的經理懷特·謝爾丹發了一封郵件過去。
做完了這件事情,就在他正準備關掉電腦的時候,正好收到了一封郵件。
郵件是從德國發來的,寄件人是拉澤爾松教授。
【……親愛的陸教授,我必須告訴你一件激動人心的事情,我們的“He3探針技術”成功在螺旋石7X上完成了部署!第一次實驗的結果相當喜人,在極限約束電磁場下發射的He3粒子,成功從側面擊穿了等離子體,並且被設定於第一壁外側的靶材料接收。】
【一開始克雷伯教授還對我們的裝置心存疑慮,認為它可能會對高溫壓的等離子體造成不可預測的後果。但事實證明,他的顧慮是多餘的!】
【我們成功收集到了等離子體的溫度、密度等等重要的宏觀參量資訊,而這些資訊比等離子體診斷手段獲得的資訊更加精確,你不在現場,可能無法體會到我所描述的那些,究竟是多麼的令人激動,令人震撼!】
【相關的資料的我已經附在了郵件中,如果你能夠從裡面整理出有用的東西,請務必聯絡我。我期待著你能夠帶來更大的驚喜,不過如果實在沒辦法的話,也不必勉強。就現在取得的進步而言,我們的技術已經相當成功了。】
【關於“He3探針技術”的論文,我的意見是可以投稿在ITER的會議上,如果你沒有意見的話,請務必儘快回覆我……】
將郵件看到了最後,陸舟的臉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這個令她牽腸掛肚的研究專案,到這一刻為止,總算是有了一個圓滿的結果。能夠更加精確的收集高溫壓等離子體內部的資訊,將有助於推動整個國際可控核聚變工程的前進。
雖然對他而言,針對等離子體湍流的研究才剛剛開始……
【我同意你的提議。】
ITER會議是由各國等離子體物理專家參與的公開技術交流會議,大概就相當於CERN會議之於理論物理學界。
除了這個會議之外,好像也沒有更合適的地方可以投稿相關的論文。
編輯了一封郵件傳送出去之後,陸舟重新開啟了拉澤爾松教授的郵件。
下載並解壓了裡面的附件之後,他迫不及待地開啟了資料夾裡面的資料和各種曲線、圖片,仔細閱讀了起來。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大概過了半個小時那麼久。
終於,將那些資料從頭到尾快速過了一遍的陸舟,向後靠在了椅子上,伸了個懶腰。
很難!
非常難!
比起他曾經建立過的數學模型,這些資料中所蘊含的資訊量要複雜一千倍,甚至一萬倍不止。而難度,也是呈幾何式增長。
即便是以他LV6的數學能力和LV4的物理能力,也從中感覺到了棘手。
“要用啟發時間嗎?”
盯著電腦螢幕,陸舟思忖了大概五分鐘,最終還是搖了搖頭,放棄了這個念頭。
這次系統獎勵的啟發時間,雖然持續時間更長,但開啟之後便不可中斷。
相比起對等離子體湍流現象的研究,作為系統任務的“NS方程”顯然擁有更高的優先順序。在後者被解決之前,他不可能將這把鑰匙用在前者身上。
想到這裡,他合上了膝上型電腦。
就在這時候,陸舟忽然想起來,自己兜裡還塞著一封盧院士寫給自己的信沒讀。
將信取了出來,拆開信封,他意外地發現,裡面裝著的並不是尋常的信紙,而是兩疊折成方塊的正丹紙。
將這兩疊正丹紙分別展開,映入眼簾的是兩行遒勁有力的行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