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大會與大獎!(第2/3頁)
章節報錯
因為相比起他未來不可限量的成就,這些勳章的光芒,不過只是一點點彩頭罷了。
許院士感慨了一聲:“可惜了。”
盧院士哈哈笑道:“有啥好可惜的,這小子的路還長著呢,你我都入土了只怕他還沒到四十。就算今年沒拿到,三十歲之前也肯定能拿到。”
許院士愣了下,隨即笑罵道:“你這老東西!咒自己活不過二十年也就算了,連著我一起咒的是啥意思?”
也意識到了自己的說法似乎有些不對,盧院士乾咳了一聲,夾著菸頭的手指擺了擺,“這只是個比喻,咱倆再活個四十年都沒問題……好了,咱也別扯淡了,要開始了。”
時針指向十點。
一曲國歌奏畢,會場內一片肅靜,一年一度的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終於正式開始。
臺下席間的學者,都是來自各個研究領域、共和國最頂尖的科學家,研究範圍涵蓋從自然科學,到工程技術領域的方方面面。此時此刻,在座的所有人,都在安靜地等待著臺上發言人的講話。
在經過了一番慷慨激昂的陳詞之後,很快進入了大會的正題——即,令所有人期待的頒獎環節。
按照慣例,在頒獎開始之前,會先公佈獲獎人名單。
最先公佈的是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獲獎者分別是金陵理工大學的王院士,以及華國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候院士。
前者作為華國火炸藥領域的領軍人,為國家軍工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後者為華國分子病毒學、現代醫藥生物技術、現代傳染病防控技術體系的主要奠基人。
兩位獲獎者名字公佈之後,在場的學者們紛紛向兩位獲獎者送上了熱烈的掌聲。
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名單公佈之後,接著便是備受關注的國家自然科學獎。
相比起作為“終身成就獎”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而言,後者更近似於“成果獎”,旨在獎勵那些從事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領域,闡明自然現象、特徵和規律,作出重大科學貢獻的華國公民。
尤其是自然科學一等獎,能被授予這份榮耀的,都是共和國最傑出的研究成果。
上一屆獲得該榮譽的專案,是華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導的“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振盪實驗”,該發現在當時可是轟動了整個國際理論物理學界。
光是從這個獲獎專案的名字中,就不難感受到這份榮耀的分量!
當進入這一環節之後,會場內格外的安靜,所有人都在靜靜的等待著發言人宣佈獲獎的名單。
“農業生產是國民經濟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只有填飽了肚子,才能建設美好的未來。由華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主導的‘水稻高產優質性狀形成的分子機理及品種設計’研究,實現了水稻產量的瓶頸突破……”
“第一位獲獎人是,李加洋院士!”
名字公佈的瞬間,會場內響起了熱烈掌聲。
坐在臺下的王海峰,賣力地拍著手。
對他來說,誰獲獎都無所謂,只要不是那小子就行!
很快,第二位獲獎者的名字也公佈了,主要獲獎者是唐本鍾院士,獲獎專案是“聚集誘導發光技術”。
在聽到第二個名字的時候,王教授的嘴角扯開了了一抹笑意,鼓著掌的手漸漸放緩,心裡懸著的那顆石頭也落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