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S2材料:穿梭效應的終結者》

被設定了ights的論文,往往都是這一期期刊中,最為傑出的研究成果。

關於陸舟的那篇論文,不只是標題被概括節選擇了封面上,在科技評論的版塊中,更是帶上了審稿人巴旺迪教授本人對他論文的評價。

雖然這評價只有短短的一行字——

【坦白的說,論文中的資料我是不信的,直到我照著他的實驗報告自己做了一遍。】

也正是這短短的一行評價,讓某個人在看到了之後,羞愧的面紅耳赤……

遠在紐約州的賓漢頓大學。

最新一期的《科學》,正和一份實驗報告一起,被攤開在桌上。

而坐在辦公桌前的,正是被王海峰吹上天的斯坦利教授。

只不過此時此刻,他臉上的表情連憤怒都不剩下,只剩下一臉的難以置信和茫然。

看著那份實驗報告,伍茲輕輕嘆了口氣,聲音中帶著一絲頹然:“我們輸了。”

斯坦利教授的喉結動了動,想要說些什麼,但半天都沒有說出一句話來。

三天前,拿到這本期刊的他,如遭晴天霹靂。

他根本無法相信,陸舟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連續做出如此重大的研究成果。

尤其是那份實驗報告上的資料,漂亮得簡直像是編出來的一樣。

不信邪的他就和巴旺迪教授一樣,對實驗報告中的內容進行了重複實驗。

然而最終的結果,簡直完美到令他絕望。

雖然因為使用的藥品和裝置有所差別,導致收集到的資料存在一定的波動,然而在大體上與陸舟論文中得出的結果,依舊做到了基本吻合……

科學的前提是什麼?

是可以被重複。

工業化的前提是什麼?

在可以被重複的前提下能夠穩定產出。

毫無疑問,這項技術已經具備了這兩個要素,再加上HCS2材料的優越效能,市場會選擇誰幾乎是不言而喻的。

想到這裡,斯坦利教授臉上的表情不禁浮現了一絲苦澀。

無法重複實驗,恰恰正是他的軟肋。

雖然他一直在試圖補救,但學術界和工業界的耐心顯然不可能是無限的。尤其是HCS2材料橫空出世,各大新能源企業已經開始按照HCS2材料的標準,設計鋰硫電池產品。

就算他試圖挽救,也根本來不及了……

然而,斯坦利教授還是不忍心,就這麼看著自己這半年來的心血付諸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