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實驗室是馬普學會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旗下的“產業”,不過這種全球性質的研究,肯定不只是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一家單位在做。

陸舟看過合作研究單位的名單,光是那些研究單位的名字便足以寫滿一頁A4紙。如果這裡論文的署名原則和CERN一樣,只要參與研究人人有份的話,只怕論文的頭幾頁紙都得騰出來寫署名。

不過,相比起這個龐大的合作研究團體來說,作為被研究物件的仿星器,卻顯得“小巧”許多。

跟隨著克雷伯教授的腳步,陸舟和克利青教授兩人來到了防輻射隔離室內,終於見到了螺旋石7X的全貌。

安靜地坐落在防輻射隔離室的中央,高約3.5米、寬約16米的仿星器,看上去就像是《星球大戰》中走私貨船船長漢·索羅的“千年隼”號。

只不過剛剛經歷一場大戰的它,此刻正停靠在“星港”中,只能由著技術人員在它身上修修補補。

走近了過去,陸舟可以清晰地看見,各種尺寸的裝置密佈在裝置的表面,無數電纜從裝備上蔓延到各個方向,看似雜亂無章地糾纏在一起。

“這玩意兒……造價多少錢?”

“據說超過十億歐元。”看著這臺裝置,站在陸舟旁邊的克利青教授,有些羨慕地感慨了一句,“如果將研發成本一併算上,恐怕是個天文數字。”

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的經費,尤其令搞物理的同行們羨慕。

明明同樣是馬普學會,明明同樣是物理研究所,但凝聚態物理研究所的經費卻比他們少上一大截。

我羨慕歸羨慕,克利青也理解這種情況。

畢竟這種多國參與的合作研發專案,出資的不僅僅是德國政府,世界各國都在往裡面砸錢。

“這麼貴嗎?”

陸舟砸了咂舌。

原本他還有些膨脹地想著要不要搞一臺過來研究研究,但現在看來,還是搞臺超算更現實一點……

“好了,別管多少錢了,預算不是我們需要去操心的事情,”拍了拍陸舟的肩膀,克雷伯教授笑著說道,“最後的除錯已經完成,馬上要開始實驗了,現在我們去觀測室。”

……

和在CERN工作時的經歷不同,強子對撞機自始至終都是執行在百米深的地下,除非持有專業資格證的工程師,否則根本無法進入管道內部。

呈現在理論物理學家們面前的,只是螢幕上的資料,以及經過進一步處理的影象而已。

而現在,呈現在陸舟面前的,除了連線在仿星器上各個部位的探測器之外,他甚至能透過一個類似於攝像頭的東西,肉眼觀測到軌道內部的狀況。

觀測室內,所有工作人員嚴陣以待。

“軌道密封性檢測正常!”

“充填保護氣體!”

“保護氣體充填完畢,開始測壓程式!”

“……”

“達到超導臨界溫度,電路充能完畢!”

“磁場執行狀況確認正常!”

聽完了各研究組的彙報之後,克雷伯教授立刻下達了實驗啟動地命令。

“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