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求你告我(第1/3頁)
章節報錯
距離陸舟的論文刊登在《JACS》上已經過去了一個月的時間,關於電化學介面結構的理論模型的爭論也是愈來愈激烈。
也正是因為爭論的原因,這篇論文受到的關注愈來愈廣泛。
真正將這種關注從理論化學界推向整個數學界的,還是對陸舟的研究青睞有加的自然。雖然這次他的論文礙於專業性太強並沒有選擇《科學》投稿,但《科學》依舊給他的論文設定了一個“ights”。
不只是如此,在《科學》雜誌上,著名理論化學家、13年諾貝爾獎得主、哈佛大學的馬丁·卡普拉斯教授,受邀撰寫了一篇科學評論,評論了這項研究成果。
“……我一直都有在關注他的論文,但沒想到他的成果會誕生的如此迅速。毫無疑問,這是一項偉大的研究成果。而對於這項研究成果的正確性,我個人的觀點是相當的樂觀。因為它回答了不少關於電化學介面,我至今仍然抱有困惑的問題。”
“截止到目前為止,諾貝爾獎只光顧過計算化學這個領域兩次。但我相信在不久地將來,諾貝爾的榮耀將再次垂青這個年輕的領域。”
在此之前,馬丁·卡普拉斯因為提出了有關耦合常數和二面角之間關係的卡普拉斯方程,對複雜分子體系設計的多尺度模擬方法上做出了傑出貢獻而獲得13年諾貝爾化學獎。
作為少有的精通數學的理論化學家,卡普拉斯在量子化學、生物大分子、分子動力學模型等多個領域,都擁有著傑出的貢獻。
也正是因此,這篇文章的刊登,立刻將原論文的關注度推向了高峰。
尤其是作為兩大世界級頂刊之一《科學》自身的影響力,使得很多化學領域之外的學者,甚至是吃瓜群眾們都瞭解到了這篇論文。
而也正是在同一時間,一張照片在哥倫比亞大學的推特圈上瘋傳。
那是一個站在思考者前的身影。
配圖中,只有一行文字——
“凡人的眼中看見了一樽銅像,而他看見了宇宙。”
這張照片拍攝於一個月前。
據說是一位哲學系的博士,在返回宿舍公寓的路上隨手拍到的。
根據這位博士的自述,當時他只是覺得一個人在“思考者”面前站了這麼久很有意思,便隨手拍了張照。
回家之後可能剛好喝了一點酒,騷氣上來便配隨手上了一行文字,發在了推特上。
連他也沒想到,在一個月之後這條推特被翻了出來,而且傳播度會如此之廣。
事實上,這條推特在當時並沒有引起人們的特別關注,直到13年諾貝爾獎得主在《科學》上的科學評論,才為這張照片賦予了截然不同的意義。
甚至是,令它帶上了一絲傳奇的色彩。
就像是被蘋果青睞的牛頓,雖然所有人都知道,萬有引力的公式絕對不可能是蘋果告訴他的,但一個能夠賦予嚴肅的科學以浪漫主義色彩的故事,往往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也更容易被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
站在“思考者”的銅像前獲得啟發,在腦海裡孕育出了新的化學,這一故事顯然也符合這些要素。
然而陸舟並不知道發生在推特上的這些事情,只是最近當他走在哥倫比亞大學的校園中時,被認出來的次數越來越多了,甚至有不少人跑過來和他握手合影。
雖然對這些人的熱情感到一頭霧水,但陸舟是個很隨和也很好說話的人,對於一些不是很過分的請求,他基本上都應允了。
至於那些過於熱情或者說調皮,打算趁機對他做些什麼的人……
他自然是拒絕了。
比較有意思的是,在哥倫比亞大學火了的不只是陸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