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整整三天的時間,經過了無數次失敗,陸舟總算是成功製備了合格的PDMS材料——一瓶蠟黃色的凝膠。

這玩意兒看上去就像是蜂蜜,但充滿了果凍的質感。表面看上去似乎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取樣放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其微觀構造,卻與尋常的液態聚二甲基矽氧烷天差地別。

沒有在這短暫的勝利喜悅中多做停留,陸舟趁熱打鐵,將事先準備好的長方形銅箔,放在了勻膠機中,開始了製作電極材料最關鍵的第二步——

旋塗!

所謂旋塗法,便是依靠工件旋轉時產生的離心力及重力作用,將落在工件上的塗料液滴,全面流佈於工件表面的塗覆過程。

這項操作對實驗人員的操作技術要求很高,可不是手機貼膜那麼簡單的工作。

塗覆不均勻,很有可能導致鋰離子在負極材料上無法均勻析出,都不用鋰枝晶來刺破隔膜了,做幾組充放電迴圈,自個兒就長得歪瓜裂棗不能用了。

雖然此前已經用其它材料試操作過,但陸舟還是失敗了不少次。

折騰了整整一個上午,他才成功得到了一片寶貴的“均勻塗覆著PDMS奈米孔薄膜的銅箔”。

看著夾在鑷子上的銅箔,陸舟心中不禁感慨。

要是知道了這玩意兒是什麼,有什麼用,只怕自己開出上億美元的價格,都沒有人會嫌貴吧?

心中得意了一小會兒,陸舟將樣品收拾好,包括那些剩下的裝在藥品玻璃瓶中的PDMS材料,也都一個不剩的帶走。

現在還剩最後一步了。

那就是製作簡易的電池,測試這塊薄膜的效能,究竟是否有他想象中的那麼神奇。

已經看過錢師兄演示的陸舟,這一次自己操作起來,雖然談不上多熟練,但也算是基本熟悉了。

來到另一間實驗室裡,陸舟瀟灑地換上了白大褂“戰袍”,將手伸進充滿氬氣的手套箱中,小心翼翼地將覆蓋著PDMS奈米孔薄膜的銅箔,固定在了電池模具上。

至於,粘合劑是羧甲基纖維素鈉和丁苯橡膠,集流體為鋁箔,正極活性材料依舊是如今鋰離子電池常用的LiFePO4!

至於隔膜,陸舟一如既往得選擇了Celgard2325三層組合隔膜。

除了負極材料大改之外,其它材料基本上是上次鋰枝晶觀察實驗的“原班人馬”,最多隻是用量存在微小的變化。

完成了最後的組裝操作,陸舟依舊不敢大意,小心翼翼地取出樣品,關閉手套箱的各路氣閥。

直到完成了全部步驟,他才長出一口氣,用袖子輕輕擦了下額前的汗水。

“搞定!”

看著手中的電池樣品,陸舟心中充滿了激動。

以及,一絲連他自己都沒有預料到的虔誠。

是的,是虔誠。

身為一名科研工作這,對科學的虔誠。

這項技術很有可能來自一個比地球上所有文明加起來還要先進的文明,相比起它本身存在的意義,藏在它背後的經濟價值都暗淡了許多。

或許它來自一片戰場廢墟,也或許來自某個不起眼的星際遊樂場旁邊的垃圾桶。

但無論它來自哪裡,讓它從殘骸中重見天日的人,是自己。

深呼吸了一口氣,剋制住心中的激動,陸舟將電池樣品接在了BK6808可充電電池性測試儀上,然後小心地放在了數碼顯微鏡下。

一切準備就緒,剩下需要做的,僅僅是等待了。

希望最後的結果,不會讓他失望。

設定10分鐘拍攝一張照片,陸舟開啟了電池測試儀的電源,然後從電腦包裡取出了一份關於波利尼亞克猜想最新研究進展的文獻,靜靜地鑽研了起來。

.。手機版閱讀網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