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大儒講學,世子進京(第4/4頁)
章節報錯
前一人困惑道:
“可我看前人鄭公說,格乃‘來’的意思,物則猶事也。穎達之說,也有相似見解,善事隨人行善而來之,惡事亦隨人行惡來應之……
好似是說,我心善,善就會靠近我,我心惡,惡又會向我聚攏,就如君子近君子,小人近小人……又與先生所說不同了,我搞不明白。”
一時間,一群弟子反而互相爭吵了起來。
宋舉人無奈,輕咳一聲:“還是問先生吧。”
正陽迎著眾弟子渴求的視線,卻是沉默片刻,沒有立即作答。
格物致知四個字,可謂是大虞儒學一大學案,歷朝歷代的儒生都有不同見解,試圖還原聖人真意。
正陽註釋典籍,皓首窮經多年,才有了上述“深究原理”的見解。
若趙都安研讀他的學說,大概能品味出些許“存天理滅人慾”的味道了。
但正陽這兩年,卻又自我動搖起來,總覺自己的義理學問不夠牢固,卻又沒有新的方向。
這會面對弟子詢問,正要開口解答,忽然聽到馬蹄嘶鳴聲。
山坳中眾人紛紛扭頭望去,只見黑暗的官道上竟又有一隊車隊到來,只是方向卻是從東來的。
車隊低調奢華,遠非一群讀書人隊伍可比。
俄頃。
車隊中更有僕從打著燈籠,護送幾位貴人模樣的身影走來,人未至,聲先到:
“哈哈,前方可是雲浮正陽先生?”
正陽等人起身,藉助篝火,只見一名名豪奴簇擁中,走來三道身影。
為首的一個,是個三十多歲模樣的錦衣公子,唇紅齒白,眼神卻透著一股令人不舒服的味道。
公子身旁,寸步不離跟著一名雙手過膝的老者。
行走間如猿猴,若有修行者在場,可一眼看出,這老者時刻處於可以暴起傷人的姿態。
這主僕二人身旁,落後一步的,乃是一名三十餘歲的婦人。
雲鬢點綴白玉珍珠,有著一張國泰民安的臉,穿著青暗綢地繡紋馬面裙,上身裹著披肩,行走間卻是眉眼低垂。
“幾位敢問尊姓大名?”正陽先生皺眉。
一位提著燈籠的小廝面帶倨傲地道:
“這位乃是青州恆王世子殿下,此番與東湖蕭家家主,蕭夫人一同赴京,半路聽聞正陽先生在這邊,便繞了個彎,來見一見。”
恆王世子?
東湖蕭家那個虞國第一女寡婦?
同樣有著“第一隱士”稱號的正陽先生愣了下,表情怪異。
……
……
時間往前拉回。
京城,趙家。
趙都安從衙門返回,與繼母和妹子隨口以“昨夜忙於公務”糊弄過去後,便急不可耐返回臥房。
關起門來,從巴掌大的“太虛繪卷”中,將那片瑩白如玉,散發點點光屑的樹葉模樣寶物,倒在掌心。
——
劇情預告:
沒錯,陽明心學又要被主角無恥地剽竊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