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甕中捉鱉(第2/2頁)
章節報錯
袁紹立即心頭一緊,對荀諶說道:“友若,青州騎軍銳利,卻在戰場廝殺多時,想必已勢窮力竭,所謂強弩之末,矢不能穿魯縞,如今我軍以逸待勞,誠若在此養精蓄銳待敵衝殺,有無機會反敗為勝乎?”
就算前軍大敗,只要眼下能挫敵軍鋒芒,那也算勝過一場,可替河北挽回些許士氣。
在人心動搖時刻,小勝也算勝。
荀諶則詫愕地望著袁紹,如今都什麼情況了,還想著反敗為勝,這可能嗎?
嘆息道:“袁公,此時大軍困頓於此,兵卒無心再戰,還是趕緊渡洹水,返回信都罷。”
“此處離洹河渡口,有三百餘里之遙,還是快快啟程為好。”
荀諶就差沒直說,袁公你現在就如項籍敗逃烏江,好在鄴城和渤海還有駐軍,還能調步軍趕來守城。
不然,怕連洹水都過不了。
袁紹見眾騎軍皆是驚惶不安的模樣,心裡忍不住付之一嘆,哪怕他成功退守信都,大敗的訊息一旦傳開,那甘陵、渤海、魏郡各縣的官吏守卒俱會為之動搖。
又將如公孫瓚攻冀州,望風而降者,必定比比皆是。
袁紹舉目四望,想將周圍一切盡收眼底,對荀諶道:“再分五百騎抵敵,不可近戰肉搏,用且戰且退的方法,將青州追兵引去繹幕,其餘騎兵與我等一同北歸吧。”
“走罷,不知還有無機會再來……”
袁紹意味索然的想道。
他做夢也沒想到,興師動眾率河北甲兵十萬,卻讓劉玄德用騎軍一戰破滅,到現在想到此事,還難以置信,恍恍惚惚似乎猶在夢中。
曾經吞吐天下的心氣,也隨著敵騎擊潰中軍,變得不可觸控,再讓荀諶誤打誤撞地一勸,使他突然清醒過來,想到後面冀州、幽州聞訊的連鎖反應,更加心灰意冷,意志消沉。
收拾爛攤子,再重整士氣,無疑比打敗仗還要讓人心力交瘁。
……
另一邊,劉備得哨騎彙報,西北邊發現敵騎蹤跡,與他判斷袁紹逃離的方向相似。
遂笑說道:“袁本初想要從東武城越過洹水,要讓他逃遁,恐怕還能調豪族部曲守城。”
“夫一日縱敵,成數世之患,諸位切莫放跑了袁紹,能斬殺袁紹者,賞錢百萬,免賦稅五十年,耕田千畝,軍士或家中子弟可量才錄補為青州吏。”
一傳十,十傳百,軍中聽聞者立刻情緒激昂,幹勁沖天,一掃先前的疲憊感,變得奮袂攘襟,紛紛摩拳擦掌,恨不得立馬斬袁紹狗頭,前來請功。
能在青州度田後,還擁有千畝良田的宗族都屈指可數,何況很多人數較多的宗族,都讓使君一一拆散。
許多直親與旁親因為利益衝突變得對立,互相監督,只要敢違法亂紀,立即舉報郡裡或州部。
在這種情況下,要是因軍功分賞千畝良田,那才是真正的衣錦還鄉,所謂人生一世,可衣食充足無憂,能出門乘馬,又為人敬佩,還能在家鄉為掾史,亦可為先祖守墳墓,可謂人生圓滿矣!
誰又能真正征戰一輩子,每逢臨陣廝殺,皆是以命相搏,等四十歲過了,遇陰雨天就得渾身都疼。
此刻只要追上去斬了袁紹狗頭,就能提前退役了,家中再也不愁吃穿,個個恨不得快馬加鞭,就算對面還帶甲十萬,也敢毫無顧忌地策馬馳騁,橫衝直撞。
劉備見軍士聞言皆大為振奮,鬥志昂揚,精神重新抖擻起來,也暗暗鬆了口氣。
在拼命廝殺後,強行去追擊敵軍,最害怕在追擊途中,士氣漸漸衰竭,設使驟然遇見敵軍埋伏,搞不好還會反敗一場。
隨即又令虎賁騎打起精神,在進兵的同時,小心提防袁軍用弩伏擊。
路過岔口,前邊打探訊息的哨騎拍馬趕來提醒,敵軍千餘騎此刻分為兩部,有一部沿馳道去了西北,另一部則去了正北面。
兩路騎兵都有掾吏置身軍中,而且都沒有打出旗幟,斥候哨騎不敢賭袁紹究竟逃往何處,也分為兩部前去打探。
劉備思索少頃,乾脆讓虎賁騎不分兵,不管袁本初會不會選擇退往繹幕與張郃等人會合。
他相信守鬲縣的張文遠見敵軍異動,絕不會輕易讓袁紹撤退。
既然如此,還不如依照之前的判斷,朝東武城方向繼續追敵。
哪怕判斷失誤,也能星夜沿河北上,以騎兵的機動優勢,疾速截斷袁紹最後退路,給他來個甕中捉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