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四章 為難(第2/3頁)
章節報錯
張大人只得說的再明白一點:“南將軍遇刺一事乃朝中機密,如今卻陰差陽錯的被我等得知,依照諸位大人的看法,咱們是裝作什麼事也沒發生,還是……向陛下問個清楚明白?”
他問的這個問題其實也是眾人心中所想,若是將此事挑破,讓昭帝給朝臣一個交代,只怕他們幾人會觸犯聖怒,輕則被貶官革職,重則被處死以儆效尤。可若是讓這個秘密爛在肚子裡,那南重闕所遭遇的事情,會不會有朝一日也輪到他們身上?
許久的安靜過後,有人道:“依我看,要不這事兒就這麼算了吧,咱們無憑無據的,如何質問陛下?”
那個字為景平的官員卻沉沉的開口了:“那你就不怕來日自己落得個比南將軍悽慘數倍的下場?”
“景平!”方才那官員便敦勸道:“為兄知你耿介,可你這性子也不能總這麼直!你沐浴陛下膏澤數載,難道要憑著晟國人的幾句醉酒之言,就橫沖直撞的跑到宮裡去質問陛下麼!說句不厚道的話,南將軍雖然遇刺卻毫發未傷,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你向陛下問出這件事,自己會是什麼下場!你府中的妻兒老小又會是什麼下場!”
景平卻不這麼覺得:“可我等既身為人臣,不就應該繩愆糾謬麼!若凡事只顧自保,既不知補袞又不加董勸,那我苦讀了那麼多的聖賢書又有何用!為臣何談居貞,為人何談蹇諤!”
“那你去!”對方聽了他這話,氣的一拍桌子伸手指向皇宮的方向:“現在就進宮去,為你心中不平之事問出一個答案!然後你以為你就能留下一個補闕的美名了麼!”
景平激憤道:“我此舉不是為求名!”
對方便呵斥道:“為兄知道你不是為了求名,可你若真的這麼做了,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名也求不到,命也保不住!說不定還會連累在座的其他人,你景平天不怕地不怕,行事矯亢,可你顧及過別人沒有!就這麼想拉著別人同你一起去死麼!”
此言一出,便如同一桶冷水從頭什麼是好。
眼見著他二人說著說著像是要吵起來一般,旁人便主動緩解此間尷尬:“那個……都消消火,景平啊,方兄不是這個意思,他不是怕殃及池魚,就是怕你一時沖動,”說罷又對那姓方的官員道:“方兄你也是,話說的也確實重了些!”
那被喚作方兄的人冷靜下來,深呼了一口氣後,整理好心緒,再次語重心長的開口:“景平,方才的話是為兄失言,你莫要往心裡去,為兄就是……就是想勸你在這件事上不要這麼頑梗。
南將軍身有匪躬之節,你我看得明,上位者難道看不明麼?可咱們酌古準今,臣子功高震主之事並不少見,其下場呢?還需要為兄再提醒你麼?為兄知你率直,眼裡容不下此等不公,可你就算要為南將軍討個公道,也得從長計議才是,若是一味莽撞不計後果,那你只會死的悄無聲息,今日之事又有誰會知道!”
景平此時也冷靜了下來:“我……我本無意牽連諸位,只不過此事實在讓我心寒,一時氣昏了頭腦,所以……沒想那麼多,”說到此處他揖了一禮:“景平在此向諸位兄長賠罪了。”
在座的官員豈能不知道他的為人,所有人便道:
“沒事,方兄這話並無怪罪之意。”
“對,我等都明白,景平無需如此。”
“是啊……”
房間的氣氛這才漸漸緩和下來。
少傾後,久不曾開口的紫衣官員想起一事,問道:“我聽隔壁方才說什麼……監軍的太監,南將軍此次率軍前往北狄,陛下曾派了太監前往麼?此事未曾聽聞啊。”
“對啊,”經他這麼一提醒,那劉大人也想起來了:“而且你們注意到沒有,他們說的是‘監軍的太監沒落在他們手裡’,這不就意味著落在了別人手上?”
張大人便琢磨道:“你的意思是,那假借監軍之名,欲行刺殺之事的人,落在大皇子或者南將軍手上了?”
劉大人搖了搖頭,皺著眉說:“我也只是猜測,畢竟咱們連那太監叫什麼名字都不知道,更不知此事到底是真是假,空口無憑的,實在不好驗證。”
“要不……”紫衣官員方才開口說了兩個字,又意識到自己的話像是不妥,便止住了:“算了。”
“你這人,存心吊我等胃口是不是。”劉大人催促他:“有什麼想法趕緊說啊。”
紫衣官員思忖良久,這才遲疑著開口:“這事的棘手之處,就在於當著朝臣的面質問陛下,會使陛下顏面盡失,使君臣離心離德,繼而引發的後果難以估料,可若置之不理,諸位又恐心中難安,既如此,我等不如將此事丟擲去,讓其他人去查這樁案子。”
“丟擲去?”姓方的官員稍稍一想便明白了他的意思:“你是說……報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