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章 向朕提親?

段雲楓剛回完信,正準備穿上外袍,便聽營帳外一陣吵嚷:

“你是何人?”

“我乃將軍方才在九曲池邊搭救的朝廷官員,有要事與將軍商議,求您通融,讓我見將軍一面……”

“你在此稍等片刻。”

“將軍,帳外有人求見。”

一聽外頭有人伸手掀起帳簾,段雲楓火速繫上衣襟,轉身跨步走了出去。

段雲楓皺眉,“誰?”

誰這麼等不及,非要在他換衣服的時候進來?

“臣,王沐川,拜見將軍。”

來者一撩衣擺,後脊筆直地朝段雲楓跪了下去。

段雲楓卻牽住他的胳膊,在他欲下跪行禮前將人給架了起來,沉著面色道:“王相,我不過一介粗鄙武夫,可受不起你這麼大的禮。”

同為朝廷命官,眼前的人卻與高丞那般趨炎附勢的小人截然不同,王沐川祖上世代皆為文官清流,他先祖便是曾與太宗皇帝一道出徵漠北,後被提拔為宰相、尚書令,官至太子太傅的開國元勳王博言,王家稱得上是四世三公。

此刻已鬢染霜白的王沐川不僅悲從中來,“將軍真是折煞老臣了,早就被罷免宰相之職了,哪還是什麼‘王相’?”

“王大人見我是想說什麼?” 段雲楓不吃文人彎彎繞繞那套,對高丞那廝他可以直接讓人押下去,但對王沐川,他還是留了幾分情面。

“如今唯有將軍可救大燕,可以救下這些皇室血脈了啊!”

王沐川忽然伸手指向洛河對面的軍營,只見皇帝的幾位兄弟——景王蕭榆、端王蕭彬、代王蕭析、靖王蕭簷,曾經的天潢貴胄以及他們身邊的一大幫宮人,如今卻被人楚王李冀昌手下的人五花大綁地推至河邊,毫無尊嚴地聽人宣讀著他們的罪名。

段雲楓覺得好笑,“你怕是求錯人了。”

王沐川一把抓住他的袖口,神情激動,“鎮北王世代忠義,我知道段王爺與楚王不是一條道上的人,鎮北王曾三度出兵平定叛亂,救聖上於危難之際……”

“忠義?哼……” 段雲楓冷笑一聲,厲聲打斷他,“朝廷下罪詔、徵天下兵馬討伐河東的時候,怎麼不提先輩的‘忠義’?我父親被十萬聯軍圍困函谷關的時候,怎麼不提‘忠義’?閹人安有良害死我大哥的時候,怎麼不提‘忠義’?”

“朝廷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段家便是滿門忠義,不需要的時候,我們就是茹毛飲血的蠻夷,這天底下哪有這麼好的事!” 段雲楓一把甩開他,扯出自己衣袖。

王沐川聞言先是一怔,隨即喃喃道:“這並非聖上本意啊!將軍你知道的,當初安有良把控朝政,閹黨獨大,實在沒有朝臣諫言的地方,如今他已逃往鳳翔,聖上也下落不明……”

說到此處,他已泣不成言。

鎮北王段昱祖上乃漠北離月部人,自歸順太宗皇帝後,數次隨太宗北征突厥,是“以夷制夷”的重要武裝力量,後其部南遷至河東太原一帶,賜段姓,稱燕臣,至段昱一代,已基本中原化,他曾多次率漠北鐵騎擊退突厥契丹等外族入侵,平諸鎮起義之亂,三次解京畿洛陽之圍,因戰功顯赫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封鎮北王。

安有良把持朝政後,他因著私仇,不僅增加河東的徭役賦稅、剋扣軍糧,還以鎮北王有不臣之心為由要罷了他的官爵、夷三族,隨後他召集三鎮聯軍討伐河東。

鎮北王被征討聯軍圍困函谷關進退兩難之際,是身兼河南、淮南兩鎮節度使的楚王借道才讓段雲楓帶援兵解了圍。

結果沒想到鎮北王反過頭來與楚王結盟,直接將這些討伐自己的藩鎮聯軍盡數滅了,以“清君側”的名號率軍直逼京都,才有瞭如今的局面。

而現下,中央禁軍隨著安有良的逃亡再無一戰之力,燕室衰微,藩鎮勢力割據,叛亂頻起,若說誰還願效忠皇帝,王沐川卻也只能想到鎮北王了。

“王大人看到這條河了沒?”

段雲楓朝洛河邊走去,他指著河那頭紅邊黑底的獵獵旌旗,上面飄蕩著鮮紅的“楚”字,他與王沐川道: “隔著這條洛河,對面是楚軍的兵營。”

王沐川怔怔地看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