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章 亡人之鄉(第1/3頁)
章節報錯
“叔爺,喝茶。”
一個濃眉大眼的後生端了一杯熱乎乎的茶水,恭恭敬敬地雙手遞給黎叔。
黎叔點了點頭,示意他把茶杯放下。
後生把茶杯放在黎叔面前轉身走了。
黎叔斜倚在鋪蓋上,吸著氧氣瓶,眯著眼看著面前的篝火。
高原寒冷的天氣實在是太難忍受了。這麼惡劣的環境,對於自己這把老骨頭來說還是有些太勉強了,自己從小練功不輟,不抽菸、不喝酒,對這幅皮囊是愛護有加,終於還是抵不過歲月的侵蝕。
看著周圍十幾個生龍活虎年輕人,黎叔不禁暗歎,年輕真好!
靳國強拿著地圖,皺著眉頭走過來,“黎叔,你這感覺有沒有錯啊?我們偏離路線太遠了。”
a組出發兩天,黎叔就稱有了“重大發現”,利用他獨特的尋龍點穴看風水的本領,一路引領小隊來到岡底斯山脈北麓。
這條路線比他們既定的方向偏離了很遠,但是靳國強對於考古一無所知,只得相信風水學專家黎天明的直覺。
“靳隊長,老夫縱橫江湖數十年,眼光從來沒出過錯,相信我,這條路線就是當年德國探險隊經過的路線。我黎天明拿五十年的考古聲譽跟你打包票!”
靳國強無奈地坐下,皺著眉頭研究手上的地圖。心裡暗想,你幾十年的聲譽算個屁,探險隊的任務才是大事兒!
不能任由這老傢伙自由發揮了,明天要按照原來的計劃重新修正路線——不知道其他兩支隊伍怎樣了。
出發已經好幾天了,三支隊伍都是一無所獲,自己的情緒也深受打擊,照這個進度來看的話,很有可能一無所獲,看來上頭對這次探險的低姿態是有道理的。
即使掌握了大量的資料,但是實際行動起來仍是困難重重。在廣袤的西藏高原上尋找納粹軍隊經過的痕跡,跟大海撈針無異。行軍打仗、排兵佈陣自己不虛,但是論起探險來真的是隔行如隔山,開始的估計還是太樂觀了。
剛才聽工作人員彙報說,c組那邊報告發現了異常情況,目前蘇睿他們正在跟當地人接觸,有可能獲得一些有價值的資訊。
蘇睿在報告裡把這次行動定位b,就是說可能有一定的風險,明天按照約定的時間繼續報告進展。
想到老王跟梓楊的樣子,靳國強眉頭又是一皺,本來這一組只是添頭而已,難道突破口會在他們那裡?可是這兩傢伙能應付的來嗎?雖然有阿衝跟蘇睿在,但是這支隊伍整體實力和裝備配置實在是太弱了……
看著靳國強憂心忡忡的樣子,黎叔說道:“靳隊長放心,老夫這次是全力以赴,身邊帶的都是精英,任何蛛絲馬跡都逃不過我們的眼睛。“
嘬了一口茶繼續說道:“考古這一行,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很多時候需要耐心,心急反而會壞事……來,喝杯茶熱熱身子,這是我特地從內地帶來的極品毛尖。”
黎叔又嘬了一口茶,把杯子遞給靳國強。
靳國強從黎叔手裡接過杯子,看剩下的大半杯茶橙黃透明,隱隱地散發著一股清香。
半天沒有喝水了,確實有些口渴,舉起杯子一飲而盡。
看靳國強把茶水喝完,黎叔嘴邊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
眼睛盯著篝火跳躍的火光,黎叔左手習慣地轉著拇指上的扳指,思緒又回到了幾十年前……
那時候,他還年輕,只有十七八歲,就跟眼前這些個大小夥子一樣,渾身充滿了精力。
那時候,他還不叫黎叔,他叫黎天明,跟自己的三個哥哥天凡、天清、天富合稱黎家四虎。
當然,也有人把他們的老爸黎鎮北也算進去,合稱黎氏五虎。
黎氏在邙山一代方圓數百里可是響噹噹的“名門望族”,他們家族出名不是因為有錢,也不是因為有權,而是因為有“手藝”——這門手藝叫做盜墓!
邙山,自古以來就是死人的天堂,邙字就是亡人之鄉。
俗語有云: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俗語又云:生在蘇杭,葬在北邙。
這個北邙就是黎天明的老家。
北邙自古以來就是喪葬的絕佳之地,上至君侯帝王,下至文人墨客,死後都希望能葬在邙山,用現在的話來說,北邙就是中國排名第一的地下cbd。
北邙之所以在喪葬界有如此高的聲譽,具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這裡自然條件好,北邙群山是秦嶺餘脈,這裡山勢平緩,土壤厚實緊密,不易滲水、極易密封——是絕佳的墓穴地質。
二是這裡風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