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尋找最適合的地方,還得需要李尋秋的地脈推算。不過她身為千秋閣的傳人,尋龍點『穴』的風水之學不過是基本功而已。

透過地脈走向與構造來尋找藏風聚氣,也就是地氣精華匯聚之所並不容易,但是在方知舟這種特殊的感知視角之下,卻是十成難度降低了八成。

看了一會兒,李尋秋突然喜滋滋地說道:“這個位置不錯,下方有三股溫泉交錯匯聚,應該就是上好的地氣精華匯聚之地!”

“更妙的是,此地封閉于山腹之內,除了一些微小的通氣巖縫,別無外洩之口,靈源的存在應該積蓄的足夠渾厚濃郁,看來我也是沾你的光了,要不然誰能發現這樣隱秘的地方呢?”

方知舟仔細觀察了一下,這個地方位於將軍峰腹心,比之山巔低了一千多米,有一股蜿蜒的水道連線著天池底,而出口的位置是一處不起眼的『亂』石縫。

在感知呈現的模型當中,那個位置有著一個近乎稜形的山洞,方圓不超過五十米,高有三十多米。大自然的偉力,使得幾塊巨大的巖壁搭接成這樣一箇中空的居所。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中心的位置是一個溫泉池,就是李尋秋提起的三股溫泉匯聚之地,溢位的溫泉水透過水道排入天池。

“難道溫泉就是你們判斷的地氣匯聚之地?有溫泉的地方多得是,又何必一定要到這個地方?”方知舟有些不解的問道。

李尋秋嗤笑一聲,說道:“有那麼簡單嗎?要講地氣先講龍脈,天下之龍脈皆起於崑崙。”

“龍脈是什麼?風水中借龍的名稱來代表山脈的走向、起伏、轉折、變化。”

“因為龍善變化,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隱能現,能飛能潛。山勢就象龍一樣變化多端,故以龍稱呼。其實說得天花『亂』墜,歸根結底不過是地氣之走向而已!”

方知舟也不介意她的嗤笑,點點頭,表現的像個三好學生:“所以,只有在地氣匯聚的龍脈之上,溫泉才能起到輸送靈源的作用?”

李尋秋豎起大拇指,調侃道:“真聰明的孩子,就是這個意思!回到剛才的話題,對於崑崙這座大山,人們只知道它高大雄偉、世界屋脊,實際上它是我們華國乃至世界龍脈的發源地和鼻祖。”

“崑崙,自古以來,便被看作為產生源氣之所,黃河由它發祥而出,它是生氣之源,物本之源。其實這個源,就是我們所尋找到的靈!”

“這樣的靈源氣脈從崑崙山向全天下擴充套件,根據地脈走向,共形成了五支龍脈,其中三支向東,兩支向西,因而成為天下的主山!”

方知舟有些明白了,笑道:“難怪我們有那麼多神話傳說,都與崑崙脫不了干係!”

“呵呵!神話傳說?也未必盡是神話,真實也常常是掩蓋在神話傳說之下!”李尋秋的聲音有些耐人尋味。

她接著又感慨道:“正是因為崑崙的得天獨厚,定鼎天下。要不然憑什麼歷朝歷代的華國,都以天朝上國自居?這也是靈之造化,是源之養育!”

“要知道,三支東向的龍脈,就是我們國家的三支主脈,從北向南,分別命名為北幹龍、中幹龍、南幹龍,以群山起伏連綿之形在大地上流動。”

“北幹龍,經河北走廊、陰山、賀蘭山入西山,再經西京、晉陽、燕京、遼東長白到半島。中幹龍,由岷山入關中,經洛陽、開封,至泰山入海。南幹龍,由雲貴經衡山、廬山、黃山、金陵,轉至蘇杭入海。”

“三條龍的幹脈生出支脈,支脈又生出支脈,猶如人體血管和經絡一樣,遍佈於神州大地。”

“而地氣也正是沿地勢由西向東流動,由於氣的靈妙,氣聚之地大都出現了許多大人物,所以也就把這種地方稱之為人傑地靈,而所有地氣的源頭便是崑崙山!”

等李尋秋將這些大致的輪廓勾勒一遍,方知舟頓時對這片神州大地的本質認識又加深了一層。

他感慨了一句:“日月籠中鳥,乾坤水上萍。沒有衛星地圖的俯瞰視角,也能視天下如掌中觀紋,前人的智慧實在是令人高山仰止!”

“呵呵,道可道,非常道。我們的傳承文明,又何止是高山仰止?”李尋秋悠悠地嘆了一聲。

感謝墨羽魔翳、小小zzg殺神、竹林棄賢、書友等大大們的打賞月票支援,感謝所有書友們的訂閱支援,謝謝大家!

喜歡時代方舟請大家收藏:()時代方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