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長白尋龍(下)(第1/2頁)
章節報錯
方知舟有些悠然神往,東方文明的浩瀚與悠久,的確是“高山仰止”幾個字難以盡述的!
李尋秋笑了笑,藉著神魂勾連,將方知舟腦海裡先前勾勒出的三條簡略地脈走向圖抹去,又繪製出一副更細緻的華國北方地形圖出來,重新勾勒北幹龍的走勢。
她接著說道:“這是一條獨一無二、天下無雙的龍脈,它西起崑崙山,祁連山,賀蘭山,陰山,太行山,東抵達燕山。”
“它自西向東一洩萬里,匯聚京城,再延伸至遼東長白進入半島,隱入了海中,最後連線至日落列島。”
“這也是歷朝歷代半島國、日落國在華國龍氣鼎盛之時便俯首稱臣,龍氣衰敗之時又張牙舞爪的根源。”
聽到這裡,方知舟有些不解:“這是什麼道理?地脈龍氣的盛衰怎麼產生的?”
“這個問題就複雜了,真要細說恐怕得講上幾天幾夜了!”
“主要原因就是地氣匯聚交融,最後作用於萬物生靈,還得結合自然法則,天文地理之演變,山川河流之共濟!”
“好的時候自然是風調雨順、政通人和,壞的時候也就百業凋敝、人心浮動。”
“我們華國居於北幹龍脈之上游,我們越強,對地脈龍氣的吸引就越多,留給別人的就越少!”李尋秋只能簡要的說了說。
方知舟若有所思,推論道:“所以清『政府』末期日落國透過明治維新開始強盛,最後到二戰之時要建立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即便是戰敗之後仍快速騰飛!”
“而島國也有四小龍之稱,他們高速發展崛起的時間段,也正好是國內經濟發展的困難時期,這就是此消彼漲?”
“孺子可教也!”李尋秋格格一笑,繼續說道:“所以這些年我們華國日益強盛,他們也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比如日落國也非常崇拜風水玄學,卻不知道他們偷師的不過是皮『毛』,還曾經妄圖擺什麼鎖龍大陣來影響我們國運,都不過是一場笑話!”
“哦,還有這種事情?他們怎麼幹的?”方知舟好奇的問道。
“當然是推演幹脈、支脈走向,然後以投資的名義買地。實際上卻企圖挖開龍脈,破壞龍『穴』,甚至佈置汙穢之物進行汙染,殊不知龍脈善變的道理,那裡是這麼簡單的!”李尋秋有些不屑的說道。
方知舟卻從她不屑的話語裡聽出一些沉重,想來應該不是說得那麼輕鬆。
雖然神州地大物博,但澤竭而漁的事情卻屢禁不止,至於龍氣地脈之類普通人看來玄之又玄的東西,就更加不必在乎了!
不過方知舟沒有打算就這個問題繼續問下去,而是回到了最開始的主題,問道:“你選擇這個地方的原因就是因為這裡是地氣流經之地?”
“沒錯,這座山雖然叫做將軍峰,其實在我們的記載裡一直稱之為白頭山,是朝鮮龍脈的發源之地。這裡本是我們的國土,可惜了……”李尋秋嘆息了一句。
旋即,李尋秋又指著模型圖中的溫泉說道:“你看,這是地氣走向,而這三股溫泉都沿著地氣流淌,然後分別在這三個地方進行了交融,一方面是宣洩地火之毒,另一方面又充分的吸取地氣精華!”
李尋秋指出的三個地方是深入地下八九公里之處,升騰的地泉分別灌注到三個地下池裡。
然後再透過巖壁間的水道繼續上湧,又注入另外的地下水池,然後再向上經過蜿蜒曲折的通道,最終都流到現在這個位置,三泉匯聚。
“這些曲曲折折的路線,尤其是每股溫泉途經的兩處泉池,我們稱之為沉降池。”
“這樣的溫泉,如果沒有地理上的沉降宣洩,我們修行之人浸泡吸取其中的靈源之後,反而容易火毒攻身。”
李尋秋終於將選擇位置的前因後果,說了個大概。
方知舟點點頭,這些隱秘的東西,如果沒有傳承,又有幾個人能知其真偽呢?
隨後又指了指天池底的一個位置,好奇的問道:“你的意思是,我們透過這裡的水下暗道潛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