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叢林危機 (2)(第1/4頁)
章節報錯
可怕的勢力也不稀奇。”
嶽陽道:“說到帕巴拉神廟,強巴少爺,今天你該給我們說說帕巴拉神廟了吧?”
卓木強巴嘆息道:“好吧,不過,你們得有點耐心才行。其實我目前所掌握的帕巴拉神廟資料也很有限,可能我前面說的很大一部分,和帕巴拉神廟沒什麼關系。但是,想要了解帕巴拉神廟,必須讓你們先了解一段西藏的歷史,或許說,是西藏曾經最輝煌的一段歷史。”
嶽陽和張立都表示自己很有耐心,然後一個勁兒地催促卓木強巴快點說。
卓木強巴在腦海裡整理了一下目前他所掌握的全部資料,然後開始以低沉的緩緩的語調說道:“據五部遺教著,公元629年,松贊幹布繼位為贊普,遷都邏些,就是今天的西藏拉薩,削平內亂,降服蘇毗、羊同等部,統一青藏高原,在大臣祿東贊協助下正式建立奴隸主統治的吐蕃王國。他發展農牧業生産,推廣灌溉,命人制定文字,頒行治理吐蕃之‘大法令’,以處理贊普王室與世家貴族、諸小邦及社會各階層的關系,創設行政制度和軍事制度,設定官職品階,頒布律令,統一度量衡和苛稅制度,從中原及泥婆羅,也就是今天的尼泊爾、天竺等地引進文化、技術,使吐蕃社會有了迅速發展。先後迎娶尺尊、文成兩位公主,這兩位公主在入藏時,帶去的器物,則不可計數。”
卓木強巴看了看聽得十分認真的嶽陽,撓撓頭,道:“我這樣說吧,僅說文成公主的嫁妝,據《吐蕃王朝世襲明鑒》等書記載,文成公主進藏時,車千乘,除釋迦真身金像外,還滿載珍寶、金玉書櫥和各種金玉飾物。又有多種烹飪食物,各種花紋圖案的錦緞墊被,蔔筮經典300種,識別善惡的明鑒、營造與工技著作60種,100種治病藥方,醫學論著4種,診斷法5種,醫療器械6種,還攜帶各種穀物和蕪菁種子等。隨行人員除婢女、官員外,還包括各行工匠三千餘人,裡面有文士、樂師、農技人員等等。而《松贊幹布遺訓》《瑪尼寶訓》《賢者喜宴》等書記載的,比這還要多。其中《舊唐書》記載,文成公主所帶珍貴飾物衣服等兩萬件,那是一種何等規模,可想而知。而尺尊公主所帶嫁妝,同樣豐厚,多如天上星辰,多如高原青草……”
嶽陽和張立瞪圓雙眼,彷彿這才是他們今天聽到最不可思議的事情。嶽陽期期艾艾道:“也太誇張了吧,這哪裡是公主出嫁,簡直就是派了個文化貿易交流團入藏。”
卓木強巴道:“歷史有多少是真實的,我們不知道,也不好妄加猜度。有學者就指出,那時候唐王朝不過剛剛平複四夷,天下初定,人心思安,百廢待興,哪裡拿得出那麼大一筆資産去陪嫁,但是經過我們多方查證,我個人認為,這一點是有可能的。因為這次和親,與戰爭是息息相關的。早在公元638年,松贊幹布派出使者祿東贊向唐王朝提親,被唐太宗李世民拒絕了,松贊幹布大怒,起兵二十萬,先是打敗了擋在西藏和唐之間的吐谷渾,將吐谷渾趕到環海一帶,隨後一直打到松洲,威脅唐王朝,如果不把公主嫁過去,就要打到長安去。唐太宗也是起兵反擊,據《新舊唐書》和《冊府元龜》等記載,當時是唐軍大展神威,松贊幹布為之折服,向唐求和,然後再度求親;但是據《賢者喜宴》《西藏王統記》《拉達克王統記》等書記載,則是雙方僵持不下,耗時一年有餘,唐朝不得不以和親妥協。這次文成公主出嫁是和親政策上的出嫁,而吐蕃是唐西面最大的勢力,因此公主攜帶的財物書籍肯定不是尋常的多。此後松贊幹布分別為兩位公主修築了大小昭寺,又修了布達拉宮。對了,你們去過布達拉宮嗎?”
嶽陽搖頭,張立點頭。卓木強巴又問張立:“你感覺如何?”
張立道:“哇哦,金碧輝煌,氣勢磅礴……嗯,該怎麼形容呢?也算是西藏聖潔的一種標誌吧,讓人感到靜心、平息。總之裡面的東西可以讓一個心情浮躁的人變得虔誠,彷彿真的冥冥中有神注視著你,讓你去反省自己生平所做是對是錯……”
卓木強巴看張立滿腹感慨,卻又憋不出來的樣子,示意足夠了,然後道:“那麼,你們知道歷史中的布達拉宮是什麼樣嗎?”
張立回想了一下,遲疑道:“歷史中的布達拉宮?”
嶽陽有些急了,問道:“這和我們有什麼關……”
卓木強巴道:“我說過,不要急,聽我說下去你們就會明白了。歷史中記載的布達拉宮,它乃松贊幹布與文成公主聯姻後所修居所,有殿一千間,琉璃為瓦玉為牆,宮高九重天,沿山而攀,如步天宮。《五部遺教》中載,它依山壘砌,群樓重疊,殿宇嵯峨,氣勢雄偉,有橫空出世,氣貫蒼穹之勢;《西藏王統記》記載,文成公主由漢地召來許多木匠及神像造匠,底層呈前殿後堂的佈局,佛殿周圍環以轉經廊,頂層設金殿一座,翹角飛簷,轉角鬥拱,其脊立法輪、臥鹿、金等諸多祥瑞,以及由經幢、寶瓶、摩羯魚、金翅鳥做脊飾點綴的雕欄玉砌,刻有蓮花、飛天、飛禽等圖。《西藏王臣記》記載,紅宮始成,高九重,內外圍城三重,殿千間,牆厚五米,中空灌入銅汁,內壁由黃金包裹,嵌入諸多珠寶玉石,贊普與甲莎兩宮間由銀鑄一橋,彼此相連。”
張立皺眉道:“沒留意,好像有吧。”
卓木強巴繼續道:“那麼裡面有什麼呢?屋簷下的牆面裝飾有鎏金銅飾,形象都是佛教法器式八寶。柱身和梁枋上布滿了鮮豔的彩畫和華麗的雕飾。內部廊道交錯,殿堂雜陳,空間曲折莫測,置身其中,步入神秘世界。據《賢者喜宴》記,宮內收藏了大量文物珍寶,有各式唐卡近萬幅,金質、銀質、玉石、木雕、泥塑的各類佛像數以萬計。其內,地板為金,壁為璧,黃金珍寶嵌其間,配以彩色壁畫,輝煌金碧,大殿內側的配殿供奉著松贊幹布和文成公主的立身純金像,通高三丈,重九萬九千斤,供奉佛像,松贊幹布像,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像數千尊,其中不乏珍貴至極之物,諸如十萬海珠編綴的曼紮,文成公主親譯的藍紙金經一千卷,精美瓷器無數……”
嶽陽兩眼放光,張立忍不住了,反駁道:“開……開什麼玩笑!裡面壁畫唐卡什麼的是很多,但是,哪有強巴拉少爺你說的那麼誇張,什麼……什麼三丈高的純金像、十萬海珠,地板……地板也不是黃金做的吧。”
卓木強巴道:“不是我說的,是史書說的。我知道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是你們耐心聽我說完,很快就要說到正題了。首先,你們今天所能看到的布達拉宮,並不是一千年前那座布達拉宮,它曾經兩度毀於戰火,這是第三次重修的,雖然其總體規模比以前有所擴大,但是其內藏珍品,已經遠遠無法與千年前的布達拉宮相比。而布達拉宮和大小昭寺的修建,主要是為了供奉佛像和兩位公主帶來的陪嫁之物。當時這三座大的宮殿尚且無法完全堆放其稀世珍品,猶以文成公主所帶物品為甚,只得另修了四座廟宇來供奉這些精美珍品,那想來就是四方廟的雛形了。只是,這四座廟宇我們只在我家的一本寧瑪古經中找到一言半語,在正史中,卻怎麼都找不到。不過我們所能查閱的藏地正史,全為佛滅後所編撰,離文成公主入藏已有數百年歷史,而佛滅前的正統藏史,今日已不可考。我們在旁史佐料中查證,發現文成公主入藏後,她根據先進工藝測繪的全藏圖,指出全藏地形為一魔女,要吐蕃平安,長年豐裕,須在魔女心髒建寺,並在魔女手足建寺,在手足與軀體關節處建寺,在手足中間關節處建寺,共建立寺廟12座,加上尺尊公主,以及松贊幹布其餘妃嬪建立的寺廟,總計建廟108座。如果按寧瑪古經中所言,照萬字輪的轉折處建造的四座寺廟,稱為四方廟的話,你們可以去查詢西藏魔女圖,你們就會發現,那尊魔女雙手一手上舉,一手下垂,雙足成跪地射箭姿勢,不偏不倚,恰為一個佛學卍字形。那麼四方廟,應該是魔女手足中間關節所建造的那四座寺廟。其實,那十二座寺廟也早已經消失在歷史之中,就算現存名字相同的寺廟也都是後人重修的。據我父親推測和寧瑪古經所記載,四方的四座廟宇分別為西北的絳真格傑寺、西南的格薩拉康寺、東北的布曲、東南的色吉拉康寺。”
這四座廟宇張立已經聽德仁老爺說起過,暗自點了點頭。
卓木強巴接著道:“布達拉宮、大小昭寺、四方廟,這些聖域法廟自建成之日起,便是全藏的政教核心,既是西藏最高權力的行宮,也是西藏最高宗教的聖地。隨後,直到公元841年之前,吐蕃王朝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繁盛時期,全藏各地建佛廟不計其數,各地佛廟其珍藏精品琳琅滿目,其中尤以布達拉宮、大小昭寺和四方廟一度以物滿為患,普通金銀器物只能分配到各地方廟宇,當然,史料記載得最全的就是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以及後來的金城公主入藏時攜帶的器物珍寶,其餘歲貢所記簡略,唯一突出的幾個字就是——多!精!美!一直到公元841年,吐蕃由松贊幹布建立統一之後的兩百餘年間,國力空前發展,財富空前巨大,便在此時,爆發了贊普朗達瑪滅佛事件,而朗達瑪又為佛教僧侶所殺,此後的吐蕃陷入內亂,這仗一打就是一百多年,歷史不再有人記錄,佛廟皆被查封,無數經卷史集被焚毀,最後連布達拉宮也沒能倖免,毀於戰火之中……”卓木強巴語調急促起來,“在那一段沒有記載的歷史之中,沒有人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當戰事平息下來,人們重修滿目瘡痍的藏地時,他們驚異地發現,在戰爭中,似乎有什麼東西遺失了。遺失了什麼呢?便是吐蕃王朝全盛時期堆砌在佛廟中的——所有財富!小的金銀玉器可以被忽略,可是那些大的珍寶、佛家至寶,也無人知道去向——布達拉宮的松贊幹布、文成公主三丈金像,十萬海珠的曼紮、昊空玉璧,大小昭寺的釋迦牟尼等身金像,文成公主入藏所帶經典360卷,親譯藍紙金經1000部……都不知所終。它們只在歷史上出現過,卻沒有人知道它們的下落。被毀?被藏?這成了伏藏史上最大的懸疑,都不見了,它們都不見了。”
就好像方新教授第一次聽到四方廟的傳說一般,嶽陽的眼睛都快紅了,發音不清地重複著:“不……不見了?不見了……”
卓木強巴看了嶽陽一眼,他解釋道:“有關西藏歷史上全盛時期的全部積累財富突然消失這件事,被無數歷史學家求證,無數考古專家探尋,都沒有發現任何線索,那批西藏史上最珍貴最富傳奇色彩的無價至寶的下落無蹤可尋。它們曾在歷史上出現過,但它們又好像只出現在歷史上,卻在現實中憑空消失了,隨著那段被戰爭抹去了歷史的歲月,一同消失了。”
嶽陽激動道:“那麼帕巴拉神廟,就是那些……”
【帕巴拉紀年】
卓木強巴揮手示意他不要著急,道:“先聽我說完,要想知道有關帕巴拉神廟的事情,你們必須還得知道那段戰爭才可以,而要說起那段戰爭,恐怕也不是一兩天就能說完的,而且有關那段戰爭,還牽涉到兩種宗教之間的爭鬥,我只能用最簡單最通俗的話告訴你們。這樣說吧,很遠古的時候,我們藏族人就已經定居在西藏這方高原上了,隨著歷史的推移,他們産生了原始的崇拜,並進一步發展成為王權宗教,那就是西藏原生的苯教,至於後來分什麼黑苯、白苯,這裡就不細說了。總之你們記住,苯教是西藏自己的宗教,並且一直在政權中佔據很大的分量,直到松贊幹布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佛教作為另一種形式的宗教,正式入住西藏,由於它的思想體系更為系統化、合理化,它很快取代了苯教在西藏政治中的地位。由松贊幹布廢苯興佛起,一直到公元841年朗達瑪興苯滅佛止,這段歷史被稱為佛教在西藏的前弘期,在前弘期中,藏傳佛教沒有派系之分,只有佛苯之爭,兩種宗教勢力不斷爭鬥,希望獲取更大的地位和在政治上的權利。原本佛教自從被引入西藏起,其地位就穩步提升,一直佔據著上風,可是由於歷代贊普對佛教太過重視,甚至達到了一種老百姓都無法承受的地步,到了第四十一代藏王赤祖德贊熱巴巾時代,佛教在西藏蓬勃發展。藏王赤祖德贊熱巴巾對僧恭敬有加,蓄發供養,結發長辮左右系以紅白布,紅布代表迎接僧寶,白布代表迎接瑜伽士。同時,藏王指定百姓七戶供養一位僧人的制度。然而只知供僧,卻忽略人民重稅之困,致使百姓將民生日窘之疾苦,移恨於佛法,埋下日後毀佛之惡因。第四十二代藏王朗達瑪即位後,大肆滅佛,禁譯佛典、拆毀寺院、破壞佛像、經典,殺害僧侶,西藏佛教遂進入黑暗時期。這就是那段戰爭的起始,而在西藏歷史上,這樣的滅佛禁佛不只一次,只是這次最為嚴重。此後朗達瑪被佛僧所刺殺,他的兩個兒子相互爭執皇權,互相出兵攻打,史稱五約之亂,而老百姓也不滿統治,紛紛起來造反,最終導致吐蕃戰亂一百餘年,先後分裂形成大大小小數個政權,而佛寺中的東西,也就是在那個時期遺失的。”
卓木強巴聲音稍稍大了些,道:“那麼現在,我們再來談談帕巴拉神廟,就好理解了,自公元841年朗達瑪滅佛後,一晃一千年過去了,許多藏族佛教典籍中記載著,一位來自英國的探險家突然登陸了支那半島,所謂支那半島,是古代對中國地形的稱呼,他來到中國後,並不像其他探險家一樣,在古都和名勝處流連,而是直奔苦寒之地的西藏,他的名字就叫福馬·特尼德,隨後,他開始在西藏各地尋訪,在各大廟宇中探究,從他的口中得知,他想找一個叫作帕巴拉的地方。關於這個人,我們目前收集的資料非常少,除了知道他的名字和他是個探險家以外,就僅在大英圖書館查詢到幾份那個時期的報紙,知道他以前在世界各地的一些探險經歷,但是和西藏全無關系。至於他是怎麼知道帕巴拉神廟的,目前我們知道流傳得最多的說法是,他從印度與西藏接壤處,從藏族說唱藝人那裡聽到了神秘的阿裡王史詩,史詩中提到了帕巴拉,他何時去的印度,又在哪個方位聽到的,這些我們都還沒搞清楚。總之,從福馬開始,帕巴拉神廟這個詞,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導師將福馬最後一次前往大雪山的那一年,公元1844年稱為帕巴拉探尋元年。雖然福馬一生也沒找到帕巴拉神廟,但是,他一遍遍地向人們鼓吹,在西藏有一個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大藏寶之地,叫帕巴拉,起初也似乎沒人相信他的話,但是後來,他似乎找到了一些線索,有關這一點,我們尚待證實,估計是伏藏埋藏起來的經卷和一些珍寶,據說當時那批珍寶都是偷偷運送回英國的,並沒有公開露面,直到福馬失蹤許久後,有關帕巴拉的傳言才漸漸流傳開來,這次,沒有人再懷疑帕巴拉的真實性了,為什麼沒人懷疑,我猜想是福馬帶回英國的東西洩了光,讓他們相信西藏有著尚未被發現的大量珍寶。也就是從那時開始,無數探險家開始前僕後繼地向西藏湧來,他們的足跡踏遍西藏每一寸無人區。”
卓木強巴看了看聽得大氣都不敢出一口的嶽陽和張立,繼續道:“有關帕巴拉和四方廟,以及大小昭寺,布達拉宮之間的關系,並不能直接畫上等號。但是,在我的家裡,有一本古卷,據說也是伏藏時期流傳下來的,現在被稱為寧瑪古經,那是古代寧瑪教派的僧侶記載的歷史,有關佛滅那段歷史,裡面有過這樣的記載,當贊普朗達瑪下令滅佛時,大小昭寺首遭劫難,而四方廟裡的僧眾卻提前得到了訊息,由於當時朗達瑪提出的是遵苯滅佛,他們便偽裝成苯教徒,將四方廟裡的珍寶分批次轉移,至於究竟移到了哪裡,卻沒有留下詳細的記載,經典裡只有這麼一句話,大意是,那是一個看不到東天的太陽升起,也看不到西天的太陽落下,但終年都沐浴在陽光照耀的地方,一群靈魂永遠忠誠的信徒守護著那個地方。這句話,就是我們所能知道的四方廟珍寶的唯一線索,而帕巴拉神廟的全意不是別的,它的意思就是指多如大海般聖潔而至高無上的珍寶,這個名字,本身就是一個魔咒,它會驅使所有良心扭曲的人忘記身份和尊嚴,在貪婪中迷失本性。”
嶽陽是第一個迷失自己的人,他的瞳孔發散開來,大放異彩,有意無意地舔著幹涸的嘴唇,艱難地吞嚥唾沫,以一種迷醉的狀態,低聲喃喃唸叨著:“帕巴拉,原來這就是帕巴拉。帕巴拉……”
張立怪異地看著嶽陽的表情,將手伸過去在他眼前晃動,看他還有沒有知覺。嶽陽將張立的手開啟,怪道:“別用那種眼光看著我,這點覺悟我還是有的。”
卓木強巴沒理會兩人打鬧,接著道:“由於福馬距離今天的歷史太過久遠,他的資料很難透過網路收集,所以對這個人我們研究得不深,只知道他應該是近現代尋找帕巴拉的第一人了,他這一生,自從得知帕巴拉之後就一直和西藏聯系在一起,最後好像也死在西藏了,但是不知道為什麼,他從西藏發現的一張地圖流落在外,據稱那張圖示註有帕巴拉神廟入口,其後爭奪很是激烈……”他將方新教授查到那幅地圖的爭奪情況複述了一遍,又聽得張立嶽陽二人屏住呼吸,心中激蕩。
卓木強巴隨後道:“有關地圖這件事,是真是假還不能確定,如果有地圖都找了一百多年還沒找到,那似乎也說不過去,但是有很多與帕巴拉有關的事件,是真實發生過的。這樣,我們就舉一個例子,我們就拿俄羅斯來說吧。在福馬失蹤之後,有很長一段時期,再找不到有關帕巴拉的資料,導師說,我們姑且將這段歷史稱為帕巴拉的沉寂期,到了一戰後,帕巴拉這個詞突然神秘地再次出現,在這此後的一段時期我們稱為帕巴拉複興期。在1927至1928年,也就是帕巴拉複興初期,那時還是民國,蘇聯曾兩度派出專家團來到西藏,他們帶去了蘇聯政府給西藏地方當局的信件。到西藏後,他們以到各寺院佈施為名,拍攝照片、蒐集情報。他們究竟知道了些什麼,在尋找些什麼,資料查到這裡就斷了線索。後來,第十三世達賴喇嘛圓寂,西藏地方與蘇聯的聯系似乎中斷了。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西藏上層僧俗貴族當中逐漸形成了一股親英美的分裂勢力,他們視社會主義的蘇聯如洪水猛獸,拒絕與之聯系。雖然表面上蘇聯也被捲入二戰,無暇顧及西藏,但實際上,他們一刻也沒放棄過在西藏的探索。其實,在二戰期間及戰後,不僅蘇聯,英美德日也有很多人都在西藏活動。但是他們究竟在西藏做什麼,這也是我們目前調查不到的資料。我們只能猜想或許與帕巴拉有關,但是從公開資料卻查不到任何線索。從福馬來西藏尋找帕巴拉神廟,到他最後消失在了西藏,到無數的尋訪團到西藏來,都不知道他們在找什麼,這兩者的中間差了一環,那就是我們一直沒能調查出來的,很關鍵的一環。特別是一戰二戰之後,那些前來尋找帕巴拉的,別說是你們,連我都無法相信。如果那些事情是真的,那麼,他們尋找的,恐怕不僅僅是財富那麼簡單,究竟帕巴拉神廟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唉……”
卓木強巴說到這裡,突然想起了呂競男手中那厚厚的一摞資料,對張、嶽二人道:“或許,那關鍵的一環,也就是福馬消失在西藏後和這無數的勢力來西藏之前,中間那一段時間發生的事情,我們國家是知道的,如果我們能順利完成這次叢林穿越,說不定呂競男會透露一點資料給我們。”
張立道:“再次聽強巴少爺詳細地說起帕巴拉神廟,讓我全身充滿了力量,別說穿越這美洲叢林,就算橫穿南極也沒問題!”
嶽陽的心還在兀自怦怦地跳著,他看了一眼表現得異常平靜的卓木強巴,奇怪道:“強巴少爺,有個問題我一直想問你。”
卓木強巴道:“什麼問題,說吧。”
嶽陽道:“按理說,強巴少爺出身佛教世家,你阿爸是被尊為半個活佛的大智者,那麼這樣說來,強巴拉少爺和藏傳佛教的淵源是很深的囉!”
卓木強巴道:“嗯,也可以這麼說。”
嶽陽道:“那帕巴拉神廟可是西藏歷史上最輝煌的朝代遺留下的最珍貴的財富,我剛才聽到帕巴拉神廟的傳說時,現在還在激動呢。可是,我總覺得強巴少爺你的態度很冷淡嘛,好像一點都不關心這座神廟的發掘。難道在強巴少爺心中,除了藏獒,別的什麼都提不起興趣來嗎?你可是佛教世家啊。”
卓木強巴笑道:“呵呵,或許你不知道,雖然我出身於佛教世家,但我對宗教方面的興趣不大,對所有的宗教都沒什麼信仰,我只相信我自己。命運由自己把握,只過好這一生一世,幸福不奢求帶嚮往生,不幸也不怪厄運前世。帕巴拉神廟找不找得到,和我有什麼關系?就算我能發掘出帕巴拉神廟的全部財富,也不能給我的生活帶來什麼改變,我只是要找到那個地方而已,我追求的,是我所向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