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清君 誰輸誰贏(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46章 清君 誰輸誰贏
皇貴太妃陽氏, 這世間除了太後及皇後外最尊貴的女子,又是淮南王太後,她死於長公主之手, 實在駭人聽聞。
見姜南溪一臉驚詫, 趙北塵解惑道:“先帝後期十分寵愛柔情似水又善解人意的德妃, 可德妃卻在一次秦山秋獮返程途中, 遭遇劫匪被擄走。先帝盛怒,命錦衣衛徹查並營救, 但德妃被救下時, 衣衫不整儀容狼狽,不久又查出懷有身孕, 宮裡一時間流言四起,說德妃被劫匪玷汙懷了野種,先帝為保皇家顏面, 暗中賜死德妃, 並對外宣稱德妃乃突然惡疾去世。”
聽到這,姜南溪問:“德妃被劫, 跟當時的皇貴妃有關?”
搖搖頭,趙北塵道:“德妃蔣氏乃慶華城翎侯之女, 德妃被病故後,翎侯上書徹查,卻被先帝駁回, 後來翎侯因為侵佔民田一案被褫奪爵位, 蔣家就此沒落,五城世家中,陽氏開始獨大至今,可不管怎麼查, 都不能證明德妃的事情跟陽氏有關。”
德妃之死關乎皇家顏面,先帝不可能徹查下去,即使有什麼線索,先帝也會親自毀了,所以不管德妃是否遭受玷汙,她被擄走乃事實,因此她和她腹中的孩子都必須死。
而德妃一死,受益最大的便是皇貴妃陽氏,所以陽氏始終有最大嫌疑。
可如果長公主懷疑生母的死跟陽氏有關,從而殺死陽氏,未免也太遲了。因為據她所知,德妃被賜死後,當年才七歲的長公主被陽氏接到身邊養了三年。
長公主與陽氏相處的極好,只是後來不知什麼原因,陽氏突然病重垂危,長公主不得不交由太妃撫養,直到成年出嫁清河崔氏子。
後丈夫離世,長公主深受打擊,便將唯一的女兒交由帝後撫養,而後開啟她求仙問道的山水田園生活。
而當年長公主出嫁崔氏子時,已成為皇貴太妃的陽氏還從淮南寄了嫁妝到清河,這怎麼看都還有母女情。
今年清明節前後,陽氏還到五臺山跟長公主小住,如今卻命喪長公主之手,這未免過於巧合了。
姜南溪問:“即使長公主懷疑是陽氏殺了生母,為何偏偏在這個時候殺了她,而且還是在她長居的五臺山動手,這不是明擺著給淮南遞上謀反的理由。”
趙北岌想通了什麼,將茶盞放下:“自從睿王自請收回封地回京做個閑散王爺後,淮南就認定王叔和姑母是陛下的擁護者。但姑母不理朝中事,只鐘情山水,因此才讓陽氏打親情牌拉攏姑母,以及姑母的夫家清河崔氏,顯然姑母沒有動搖,所以才有了陽氏死於清河長公主之手的訊息。”
姜南溪瞬間明白:“淮南把皇貴太妃陽氏的死嫁禍給朝廷,然後以仁孝之名舉兵謀反。”
皇貴太妃陽氏出身尊貴,深受先皇寵愛,加上她淮南王太後的身份,她的死絕對會掀起滔天巨浪。
榮親王奪天下的這盤棋裡,包括他的母親。
一想到淮南的算計,趙北岌臉色陰沉如鐵:“大虞以仁孝治國,祖母暴斃身亡,趙北星就能以這個理由連夜回京,甚至還能引起天下學子的口誅筆伐,說當今陛下無義不孝,殺死庶母。而榮親王為了名正言順造反,不惜算計自己的母親,當真是個孝子。”
姜南溪道:“榮親王打著為母報仇之名,再趁機散佈一些不利於朝廷的謠言,把自己打造成受盡欺淩壓迫而不得不反的受害者形象,以此名正言順起兵謀反,當真是好謀算。”
想到什麼,趙北塵同樣面無表情:“如果再有什麼天象之說助陣,那就對他更有利了。”
三人話音剛落,顧亭便匆匆走來:“殿下西北急報。”
一聽是急報,趙北岌神色嚴肅:“念。”
開啟彌封好的信件,顧亭念道:“半月前月乘、戎狄、北羌三部合兵十三萬南下橫掃,目前北興關失守,他們又兵分三路,分別朝著晉城、南陽、雲鄂三城而來,其中朝著晉城帶兵而來的是檀於仙。”
姜南溪緊張道:“晉城過來五百裡便是易守難攻的虎跳崖,穿過虎跳崖便是一馬平川的青州。”
青州背後便是五城世家和京畿,若是虎跳崖失守,後果不堪設想!
趙北岌問:“檀於仙帶了多少人來?”
“根據斥候回報的數字,大約八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