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蜜用的糖多,也幸而昨天買了足夠量的糖回來,不然都做不成。

灶裡只有兩口鐵鍋,和一方燒水的深口鍋,煮紅豆和蒸麵糊佔了兩個地,只餘下一口大鐵鍋空著,餘晚桃把柴火挪了兩根過去,點燃火,將鍋刷洗幹淨。

“做桂花蜜得拿鹽醃製一下,去除澀味。”,

小細柳抱了被褥出來曬,就進了灶房,把手洗淨後取來一口大的木盆,倒入桂花,從鹽罐裡抓了兩把鹽撒進去攪拌均勻,用布悶著醃出暗黃的汁水。

村裡每年到這時節家家戶戶都會備些桂花蜜,不過糖是稀罕物,多是不捨得放,製出來的蜜不甜,還帶著一股澀味。

小細柳從前在慈濟堂跟後廚的一個老師傅學過一下,知道做桂花蜜首先就是要除澀味,其次炒糖和蜂蜜也不能少放。

“我的面團蒸得差不多了,那邊還有一些幹花瓣得研磨成粉末。”,餘晚桃將蒸好的面團端出來,砸到案板上,捏著耳朵散熱。

小細柳拿了杵臼出來,一邊舂花粉一邊稀奇地看著餘晚桃往面團裡加入油,來回揉搓面團得油亮亮的,“桃子,你這是從哪聽來做糕點的法子?以前沒見過這樣做麵皮的。”

“自個琢磨出來的,肯定能吃就是。”

揉好的面團有一種在搓棉花的錯覺,她將面團切成了三個大擠子,原色不動,其餘兩團分別加入玫瑰花粉和綠芍粉染色。

麵皮做好後就是餡料,煮熟透的紅豆碾碎過紗布擠出水分,放進鍋裡加糖慢火翻炒至出糖沙,紅豆餡的就用原色餅皮,做好後放進模具裡壓出形狀圖案,滿一籠屜就先上鍋蒸。

剩下的玫瑰醬餡和桂花蜜餡如是重複。

忙到下午,晶瑩剔透的冰皮月餅全部出鍋,餘晚桃自己挑了一個桂花蜜餡的吃,外面是翠玉般晶瑩的綠色,內裡桂花蜜橙黃流漿,咬一口糯嘰嘰的口感不似糕點沾滿腔的粉末。

小細柳也吃了一個,直接被這獨特的口感震驚到了,實在難以想象,這般晶瑩剔透,軟糯香甜的糕點,竟是自己做出來的。

“這個玫瑰醬餡的好香,口感好奇怪,有點像過年是要做的蒸糕,但是又比蒸糕要細膩得多,要是拿去賣的話一定很信銷。”

“不賣,留著送節禮和自己吃。”,餘晚桃大概數了數,心中有了章程,取了油紙來將要送禮的先單個包起來放到一邊,然後就是要給慶叔和村長的。

給村裡人送節禮沒甚講究,不用特意包裝,就是送遊子澗的,和給崔玉棠拿去書院送教諭及住舍同窗的要費些心思做漂亮包裝。

出門在外,要同各色人物打交道,人情往來不可少,外面到底不同村裡人淳樸熱心,想要過得安穩端看為人處世圓不圓滑。

一份一份清點下來,還剩下三十多個,餘晚桃拾了五個給小細柳,“這些拿去送給窈兒吧,剩下的我們就留家裡吃。”

小細柳十分開心,也不推辭,“謝謝桃子,窈兒她收到節禮肯定很開心的。”

“窈兒性子坦蕩,同她交朋友心裡舒適,不會有別扭的心思,往後說不定還要找她幫工呢。”

餘晚桃照著三種口味的各拿了一個進屋裡,見崔玉棠在認真練字,她走近些坐到方桌對面。

窗臺大開,外面明亮的光線透在桌上,叫餘晚桃將筆墨間行雲流水,力透紙背的楷體詩詞看得分明,她微訝:“你字寫得這般好?”

“幼時開蒙,爹孃請過先生教習,只是生病後荒廢了,這才找回些手感,只得其形,不成風骨。”

大魏官用文字是楷體,科考時便是需要統一字型,然楷體也分許多種,都各有風骨,其中簪花小楷是偏中規中矩的,若要形成自己的風骨,還需經年累月的刻苦鑽研。

“歇歇吧,快嘗嘗我做的冰皮月餅。”,餘晚桃把小碟往他那邊推了推,眼含期待。

崔玉棠垂眸,見碟中冰皮月餅晶瑩剔透,甚是精緻,他撚了一塊吃,細細品嘗,“這就是冰皮月餅?似乎同以前吃過的糕點都不一樣。”

餘晚桃也吃了一塊,揚起笑道:“這個做法特別,別地可沒有的,我已經分裝好了,一份給遊大哥送節禮,一份帶去書院送給教諭和與你住在一舍的同窗。”

“好,都聽你的。”,崔玉棠眼底浸滿笑意。

傍晚吃了飯,餘晚桃和崔玉棠一起去給村裡同族的長輩送中秋節禮,走了幾戶,從村長家出來後,直奔陳家。

到了陳家院外,李氏的聲音如鑼鼓般的透過院牆傳出來,不同於以往的吵嚷,這次是明顯帶著喜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