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拔遵、長孫肥等人接到主政一方的任命,俱是欣喜莫名,拜伏在地叩首謝恩。

“孤將於五部帥之間量校收入,以為殿最,諸位切莫自誤!”拓跋珪提前警示一聲。

“臣等謹記王上訓誡!”

考核政績與軍功是必要的。

戰國之時,秦法以考核嚴謹、賞罰分明而著稱,這也是秦國行政效率遠高於六國的原因,秦的“上計制度”“官員考課”為歷朝歷代沿用,影響不可謂不深遠。

考核的意義在於使臣工不敢懈怠,當然,也必定有人為了政績魚肉百姓,但這並不在拓跋珪關心範圍。

這是俸祿制度建立不起的必然結果,朝廷不發俸祿,面對的必然是貪汙腐敗橫行,此局無解。

塞外苦寒之地,又怎麼可能建立起俸祿制度?

燕鳳等朝官皆是憑藉丁點微不足道的賞賜生活;拓跋珪也沒好到哪去,除去儀仗上必要的奢侈,幾與普通部民無異。

這也愈加凸顯農耕文明的優勢。

種田才是王道!

雲中、敕勒川、盛樂,拓跋珪有些迫不及待建立起自己的根據地。

“孤給爾等五日時間準備,五日後南徙雲中”。

“臣等遵旨”群臣應諾退下。

……

整軍、移都、設立都護府,三件緊要之事定下。

拓跋珪又匆匆趕往軍營,落實出征將士的賞賜,所謂賞不逾時,罰不遷列,賞罰之事最是不容拖沓。

出征及留守將士共計三萬人早早地聚集在三丈高臺之下,靜待拓跋珪班賞,熱情高漲。

拓跋珪走至高臺之上,望著底下密密麻麻的人群,心中暗暗讚譽,雖然已經有過兩次這樣的視覺衝擊,此時依舊是心潮澎湃。

這種一人令下,萬夫景從的權勢誘惑沒有人能夠抵擋,也難怪劉邦、項羽說出“大丈夫當如是也”、“彼可取而代之”這樣的豪言。

拓跋珪面色冷峻高舉右臂,聲音洪亮有力的道:“此次征討劉顯,將軍斬將奪旗、士卒奮不顧身,皆有大功於國,不可不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百餘名聲音洪亮的壯漢將拓跋珪的話重複一邊,高臺下頓時爆發出震耳欲聾歡呼聲。

士卒們紛紛盤算自己能得到什麼規格的獎賞,牛羊、馬匹抑或是好生養的健婦……

想到這裡,不少士卒眼神炙熱,更有那不堪者做起猥瑣的動作,這種一人一帳、無妻無子計程車卒在代國簡直不要太多,婦女對他們而言只存在想象中。

當年引胡亂華的幽州刺史王浚便是因為婦女與其盟友段部鮮卑關係惡化。

話說西晉末年,王浚攻克鄴城,士眾暴掠,死者甚多,鮮卑大略婦女,浚命敢有挾藏者斬,於是沉於易水者八千人。

晉史評價黔庶荼毒,自此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