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涼州易主(上)(第2/2頁)
章節報錯
河西地廣萬里,帶甲十萬,足以自保。
但若是讓呂光大軍走出流沙(白龍堆),縱有百萬兵,亦難敵也,下官建議,派兵據守高梧谷口險塞,斷其水源,待其疲睏乾渴,而後坐而制之。”
梁熙聞言,埋頭思索起來,沉吟不語。
楊翰見狀,心底一沉,退而求其次:“若是使君認為高梧谷路途遙遠,可以駐軍伊吾關拒守,只要我軍掌控這兩處險塞,縱然呂光有留侯之謀、武侯之智,也是無計可施。”
梁熙搖頭:“高梧谷、伊吾關與姑臧遠隔千里不止,大軍孤懸西域,一旦有失,悔將何及。”
“無需大軍,我高昌郡有三千兵馬,只要使君再撥給我七千兵馬,定將呂光困斃於流沙之中。”楊翰起身請命。
梁熙不允:“我州兵久未征戰,州中良將俱在呂光營中,吾不能拿將士性命冒險,若呂光果真東歸,吾自統御十萬甲士迎擊,汝勿復言!”
楊翰長嘆一聲,梁熙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此等人物,怎會是呂光的對手。
梁熙沒再理會楊翰,目光轉向張統:“士元(張統字),說說你的方略!”
“諾!”
張統拱手:“呂光智略過人,今又擁十萬思歸之士,乘戰勝之氣,其鋒未易當也,使君世受大恩,忠誠夙著,立勳王室,宜在今日。”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張統之意相當明顯,他建議梁熙擁立一位宗室,從大義、名分上抗衡呂光,至於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還是“奉天子以討不臣”就得看梁熙自己的選擇了。
說實話,這也算是一條上策,畢竟在關西之地,苻氏的威望不差,不過這並不合梁熙割據的期望。
如今神州板蕩,群雄並起,有志之人都有割據一方、南面稱尊的想法,手握十萬雄兵的梁熙也不例外,他欲效仿涼太祖張軌割據一方,自然不願擁立宗室,更不會容許有人心懷苻氏。
梁熙眼中寒芒一閃,笑著問道:“不知哪一位宗室能得士元推舉?”
張統不知梁熙心意,正色答道:“行唐公苻洛乃天王從弟,勇冠一時,為使君計,莫若奉行唐公為盟主,收攬眾望,再推舉忠義之人率領豪強,合兵一處。
上有行唐公節制,下有十二郡豪強抗衡,縱呂光西征大軍歸來,亦不足為懼。
使君再略施小計,收其兵馬,聯結左將軍竇衝、秦州刺史王統、河州刺史毛興、益州刺史王廣,合四州之眾,集二十萬兵馬東出,掃除兇頑,安定王室。
如此,秦室復興,使君亦可成齊桓、晉文之功!”
張統說得慷慨激昂,梁熙是漠然置之,說實話,要是張統說擁立一個少兒,梁熙二話不說直接就跪地拜服。
但現在張統主張擁立一個統領過十萬兵馬的宗室,梁熙怎會應允,如今看來,兩位涼州的智士都念著苻氏的恩情,根本沒有人為他這個上官考量。
念及此處,梁熙斷然拒絕:“苻洛,國之逆賊,當初叛亂被擒,天王赦免其罪,此等罪人,有何資格讓我涼州奉為盟主!”
“吾已有退敵之策,汝二人,各歸本職!”
楊翰、張統二人見梁熙不納良言,帶著滿懷的失望退下,踏出府門,二人心中俱是發出一句感慨。
“涼州,要換主人了!”
喜歡風起代北請大家收藏:()風起代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