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涼州易主(下)(第1/2頁)
章節報錯
梁熙既沒有接受楊翰之謀,又沒有聽從張統之諫,為了斷絕涼州士民心向苻氏,他派人殺掉了在西海郡牧羊的行唐公苻洛。
自立之心昭然若揭。
然而,梁熙雖有不軌之心,卻沒有割據一方之雄才,殺掉苻洛的短視之舉,更讓文武將吏大失所望,涼州人心就此離散。
……
此時,正在翻越沙海的呂光聽聞楊翰之謀,驚懼不已,不敢進兵。
呂光與姚萇屬性相反,長於軍略而缺乏戰略眼光,面對楊翰殺人不見血的毒計,呂光進退失據。
大軍在沙海中停留一日,軍心漸有不穩之象,夜晚,參軍杜進闖入呂光大帳。
入得軍帳,杜進只聞呂光哀聲嘆氣,一雙重瞳也失了神采。
呂光是罕見的重瞳之像,也是古人認可的聖人之像,在呂光之前,史書中記載有四個重瞳,文祖倉頡、華夏至聖虞舜、晉文公重耳、西楚霸王項籍。
作為重瞳天團的一份子,呂光自幼便立下大志,但此刻,他卻是愁眉苦臉,惶惶如喪家之犬,連杜進的腳步聲都沒有發覺。
杜進實在聽不下去呂光的嘆息,眉頭輕挑,沉聲問道:“敢問將軍,所慮者何?”
呂光抬頭,目光對上身高六尺四寸、英氣逼人杜進,後者出身京兆杜氏,智計過人,是呂光西征大軍的謀主。
呂光重瞳一暗,沉聲說道:“我所慮者,高昌太守楊翰是也!”
“此人是國朝為數不多的忠貞之士,足智多謀,他已經看出了我圖謀涼州的想法。”
“此僚一面駐軍交河谷,一面圖謀我西征軍,我聽聞他向梁熙獻策駐守高昌谷、伊吾關,困我大軍於流沙之中。
若是梁熙採納此策,我七萬大軍將活活渴死於荒漠之中,此人用策,歹毒至極!”
聽完呂光的恨聲,杜進淡定的整理青幘,拱手說道:“梁熙,吾素知其名,此人文雅有餘而機變不足,好謀無斷,末將以為他不會採納楊翰之謀,而楊翰無樑熙支援,孤掌難鳴,不足憂也。
將軍應當趁梁熙、楊翰上下離心之際,迅速進兵,直驅大軍渡過沙海,只要我七萬大軍越過玉門,涼州唾手可得耳!”
聞言,呂光陷入沉思,杜進又道:“將軍曾遇神龍,肘生麟甲,龍是神獸,國君利於顯現的徵兆,《易經》乾卦上說“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將軍正是統御一方(涼州)的大德之人,神龍現世,道合天意,德符幽顯。望將軍努力爭取,早成大業。”
或許每個重瞳都有不同尋常之處,呂光的西征大軍曾遇到過不明飛行物——神龍,神龍翱翔之後,呂光左肘的肉印上出現了兩個字——巨霸。
這是整個西征軍人盡皆知的神異,當然,事實究竟如何就只有呂光一人清楚了。
末了,杜進又立一句軍令狀。
“若大軍進而不捷,進甘受過言之誅!”
呂光面有喜色,當夜向高僧鳩摩羅什問計,鳩摩羅什也認為應該速取涼州。
翌日,呂光率大軍再渡流沙。
數日之後,呂光西征大軍越過白龍堆,進逼至交河城下,高昌太守楊翰為保全全郡百姓性命,舉郡出降。
二人見面,呂光下馬揶揄一聲:“若梁熙用府君之策,我大軍何得歸涼州?你既獻此毒計,為何又舉郡出降。”
“可惜梁熙,不聽我言!”楊翰傲然而立,冷聲答道。
呂光見楊翰真有氣節,暗自歎服,正色說道:“此等庸主,如何統馭涼州,今吾率十萬帶甲之士歸來,梁熙有何應對?”
“梁熙,引頸待戮耳!”楊翰嗤笑一聲。
呂光心中大定,撫掌大笑,拱手高舉,自上而下向人行禮,表示敬重之意:“昔袁紹不聽沮授之言,乃有官渡之敗,今梁熙不聽府君之策,涼州不足慮也。”
楊翰亦回一禮,表示歸順之意,苻洛已死,京師情形未知,梁熙又沒有安定涼州的才能,他不投呂光又能投誰。
呂光心中欣喜更甚。
入得城門,楊翰向呂光告知了一條訊息:“北方分崩離析,群雄並起,涼州通往關中的道路被乞伏秦國、姚秦阻斷……關中情形未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