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魏軍入松漠(第1/2頁)
章節報錯
逶迤清澈的濡水河,穿過遼地,一汪汪清泉,倒映湛藍如洗的天穹。
一望無際的松林彷彿是仙人遺失在草原上的明珠,微涼的秋風拂過,拓跋珪眼神一陣迷離,自他出生以來,從未見過林海松濤、層林盡染之景。
望著眼前如畫之景,拓跋珪感慨道:“孤原本以為松漠會是一片荒原,不曾想,竟是一處不亞於敕勒川的水草豐美之地,此地鳥獸之多,更是世所罕見。”
耳聞魏王的感慨,許謙笑著回道:“此地鳥獸氾濫成災,若是設立圍場,於國大有裨益”。
圍場即專供帝王、王公貴族狩獵的場所,類似於漢代的上林苑,雖然拓跋珪喜愛狩獵,但卻沒想過建立專屬於一人的圍場。
一日射三百兔,非我所欲也!
當然,許謙之意或許不在此,拓跋珪神色一凝,眼神微眯:“有何裨益,你且說說?”
“臣以為設立圍場可以一舉三得。
一來可以養活邊民,減少糧秣支出;其次,可令邊民繳納獵物皮毛,代替賦稅;其三,可以寓兵於民,長年狩獵、民眾必定勇武、剽悍異常”許謙沉聲答道。
拓跋珪稍一思索,面色轉霽,若依此言,設立對百姓開放的苑囿,確實算得上一舉三得。
再往深想,會發現所得遠不止如此,以此地為橋頭堡,進可進攻北平、龍城;退可統戰遼東、遼西塞外部族,若魏國能順利統戰兩遼地區,便可呈“遼對後晉”之勢。
當然,拓跋珪不是耶律德光,慕容垂也不是石敬瑭,真正的較量還得取決於兩國的軍事實力。
經過許謙的提點,設立圍場一事算是放在了魏王心上,但此事還得從長計議,必須明確制定律令,防止竭澤而漁、殺雞取卵的行為。
掃了掃前方逐鷹捕鹿的騎士,拓跋珪眼眸深處折射出一道冰冷的光芒:“傳令拓拔儀領前鋒進軍,探察敵情……”。
八月十一,鎮遠將軍拓拔儀領烏丸騎三千,自濡源出發,深入奚地。
奚五部中實力最弱的木昆部,首當其衝遭到魏軍打擊,面對不知從哪冒出的大股馬匪,木昆部俟斤不戰而逃。
對於逃遁,奚人已經駕熟就輕,每次燕軍圍剿,他們都會躲入茫茫林海之中,等待燕軍退去。
事實也是如此,燕軍數次無功而返,徒耗錢糧,之後再沒有過征討過這股殘敵。
林海,是奚人的天下,有自恃勇猛的烏丸騎士請命深入林中抓捕奚人,只片刻,便被隱藏在暗處射來的毒箭結果性命。
這下,魏軍再也不敢深入,拓拔儀開始分兵四野打草谷,製造恐慌。
木昆部牙帳已經逃走,魏軍打草谷的戰果寥寥,只俘虜到少數零散的奚民,牛羊馬匹豚犬數千。
沒錯,豚犬。
嚴格來說,奚族屬於半耕半牧半漁獵,種田放牧、狩獵捕魚、馴養家禽樣樣精通,因此,養豬養狗也就不足為奇了,奚族東方的扶余、挹婁更是著名的養豬大國。
雖然魏軍斬獲寥寥,但是打草驚蛇的戰略目標也算達到,接下來的事態發展,取決於奚五部首領的決定。
……
餘暉落盡,暮色漸暗,呦呦鹿鳴聲迴響在松漠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