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白鷺司(第1/2頁)
章節報錯
國號議定,拓跋珪開始整合民族,王庭向能輻射到的四方下令“今孤創立大魏,凡治下之名,無論鮮卑、匈奴、高車、晉……自此以後,一律稱魏人”。
拓跋珪沒有剝奪鮮卑人參軍的特權,此舉也是為了避免動亂,畢竟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當然,以後肯定要吸納其他民族,組建步兵,補上騎兵不善攻堅的短板。
之後,順勢展開第二輪改革,堅決貫徹“離散部族,分土聚居”的執政方針。
手握一萬精銳騎士,加上之前兩場大勝,部族首領的抗議聲沒能掀起太大風波,當然,他們是不是在醞釀更大的風暴就不得而知了。
離散諸部不是“小並於大,弱並於強”,而是拆分部族,凡是帳落過千的部族全數被拆分,千、百、十是基本單位。
離散重組後的部落,改用保甲制,保甲制中的保長、甲長皆是選拔各部落中的勇士,保甲、甲長免去輸馬、徭役,鄉薔夫則是由原來的部落貴族擔任。
雖然沒能徹底解決部落舊貴,但經過此次拆分之後,超過千戶的部落都已元氣大傷。
為了避免元氣大傷的部落首領生事,拓跋珪下令整訓部落兵“詔曰凡十二以上,五十以下男子皆自備弓馬,進行為期一月的訓練!”
此舉既可以防禦二百里河岸,又可以增強國家動員能力、組織能力、向心力,還能達成拓跋珪更深層次的目的——統計人口,算是一舉三得。
拓跋珪沒有貿然施行軍政分離,詔令既下,各部落青壯在守土長官組織下開展整訓,嚴寒而漫長的冬季,輪番整訓,預計可以整訓出數萬部落兵。
雖然部落兵打不了硬仗,但用來掠奪生口卻是綽綽有餘,等到掠奪次數多了,戰鬥力也就慢慢提升上去了。
離散諸部只是在雲中施行,漠南暫時不變,一來拓拔遵沒有可以一言而決的威望;二來漠南有許多新附部族,人心不齊;思來想去,拓跋珪覺得應該緩緩而圖。
如今都護府的發展勢頭頗為喜人,前前後後又有一萬帳投效,對於漠南草原以後的發展方向,拓跋珪心中也有了大致的規劃先以都護府掌控,待時機成熟,撤銷都護府,分割成軍鎮、軍州,將漠南領土徹底納入華夏版圖。
新的制度試行,一切雜亂無序,拓跋珪知道,是時候建立起一支巡查緝捕、蒐集情報的特務機構了。
……
盛樂王帳。
全旭靜靜地站在臺階下,端坐在龍椅上的魏王拓跋珪,彷彿當他不存在一樣,正全神貫注地閱讀《孫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拓跋珪輕輕唸叨一句。
《孫子兵法》,無愧於兵家巨著,每一次閱讀孫子兵法,都有不同的理解,拓跋珪明顯感覺到自己理論軍事水平的提升。
將手中的書卷合攏,拓跋珪感慨“孫武子真大賢也!恨不能師事之!”
“孫武子提三萬眾,而天下弗能與之當;又著書立說,確實值得後人景仰”全旭雖是附和,卻無半點諂媚,這也是拓跋珪將它倚為心腹的原因。
這種不媚上的忠貞之臣,誰能不愛呢?
“孤聽說你娶了爾朱羽健的女兒?”拓跋珪突兀問道。
“是”。
拓跋珪自然沒有別的意思,僅是隨便問問罷了,便笑道“聽聞你已娶妻,孤也算心安了,遙想當初我們初識,已過七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