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父少年仁德孝順,得立世子,平定叛亂,惜乎英年早逝。

至於當代,拓跋氏已歷九十九世,天道之數已臻至極。

天命不可違,人意不可逆,當此百代之季,吾承歷代先君之基業,復立代國,改元登國”。

這是許謙為拓跋珪起草的即位詔書,雖詞藻不甚華麗,亦不足以顯文才,但卻詳細闡述了拓跋氏的興衰,令拓跋珪的即位更加名正言順。

追認名人為先祖之事,至今已覺不新鮮,拓跋珪也沒有心理壓力,反正一切為了統治。

周天子定天子七廟,追后稷為太祖;西漢儒生窮首百年,得出結論“漢為堯後”;劉備自稱中山靖王之後;曹氏自稱漢相曹參之後;江東孫氏或稱孫武之後;司馬氏自稱顓頊之子祝融之後。

據《史記》記載,匈奴是夏之苗裔,這一論據,或許是漢朝為了同化匈奴,又或許真是如此。

或真或假,後人不得而知,有些歷史,註定得不到真相。

相比之下,拓跋珪追認黃帝為祖,並不出格。

詔書宣讀完畢,自賀蘭訥以下諸部首領、宗室舊臣紛紛跪倒在地,山呼海嘯般的高呼聲湧來“天佑草原,天佑代國,天佑拓跋,天佑吾王”。

環視祭臺四周跪倒的黑壓壓一片,拓跋珪始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眾生皆拜吾腳下,這種權力的味道,令他心潮澎湃,熱切不已。

拓跋珪舉劍,大喝道“代國的子民們,自秦國滅我國家已經八載,我們已經沉淪太久了,本王要你們舉起你們的馬刀,騎上你們的烈馬,同我光復兩京,將整個草原變成你們和你們兒女的牧場”。

“本王在九十九世先君英魂下立誓,窮盡一世,也要建立起我代國的榮耀,為本王前驅者,功必賞!”

話音剛落,數千舊部高聲疾呼“大王!”,聲浪此起彼伏,響徹天際。

儘管拓跋珪聲音吼至沙啞,但也只有祭臺近處各部首領聽見,至於遠處的部民,只能看到高臺上一人持劍的模樣,但這並不妨礙他們被這股狂熱的氣息所感染,拼命的高呼大王二字。

一些無根腳胡人根本沒有見過十餘萬人高呼的場景,他們夾雜在人群中像是找到了組織,熱淚盈眶,暗地發誓效忠代王。

頭戴金冠,冠頂鳳羽搖晃的拓跋珪在陽光照耀下,部民歡呼中,顯得格外神聖。

拓跋珪仰視蒼天,俯視大地,傾聽部民對他的呼喚,雄心勃勃!

大丈夫當如是也!

……

登國元年夏六月戊戌,帝即代王位,郊天,建元,大會於牛川。

——《魏書》帝紀一.太祖本紀

喜歡風起代北請大家收藏:()風起代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